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竹友天下>>浪漫的事                       

致语某位“大腕记者”
发表时间:2007/12/25 12:09:13     文章来源:原创      文章作者:竹子     浏览次数: 235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有一位“老”记者,动不动就以大腕记者身份出现,经常对毛竹写稿谆谆教导。有一次毛竹好奇和另一位记者便跟着这位“老”记者去采访著名人物某某,毛竹屈尊当记录员.

采访现场气氛很好.“老”记者问得好,著名人物某某回答得也好,真可谓妙语连珠,幽默风趣。

毛竹一边记录一边想:这可是一篇好稿的毛胚呀!

让毛竹感觉新鲜的是,“老”记者采访和自己真不太一样,自己喜欢和被采访者聊,聊着聊着,就找出新闻点在哪儿,然后重点采访这个新闻点。毛竹喜欢保持采访前的大脑一片空白来接受新闻信息。可是这位“老”记者好像是新闻点已经找好了,题纲已经拟出,只是按自己的题纲提问题,让被采访者的思路往自己的思路上靠,让采访者的回答往自己的想法上套。甚至有一点硬套的味道。毛竹心想:真不亏为是“老”记者呢!虽然有一点强加人意的味道,但毕竟是做了充分准备胸有成竹的样子。

毛竹打完纪录稿,有些不舍地把纪录稿交给了那位“老”记者。

毛竹心想:“这稿。若由我来写,真可加工成一篇好稿呢!”

可是毛竹劝自己:别忘了,这次你的身份就是纪录员,采访邀请的是“老”记者,你只是跟他来学习的,你只能让他来写!就把这次当成一次学习写稿的过程吧!

采访结束,“老”记者临走时向被采访的著名人物某某要了许多的资料。

等“老”记者的稿子在报上发表出来。毛竹拿来一看,惊住了:自己的记录根本就没有用,文章仍是问答式,但回答全是从单位给的资料中划出来的,扒出来的。不仅语气没变,连句子都没有变,甚至句子的组合都没有变。现场的回答一句都没有用上。这不是就扒资料吗?既然扒资料,那还采访什么?假名假事大伙儿坐在那里一个多小时,做了样子给谁看?这不等于“戏弄”被采访者著名人物某某吗?正在这时,著名人物打来电话说起稿件的事情时,玩笑着对毛竹说:“你知道我最深的感觉是什么吗?我感觉我不是被采访,而是被‘调戏’。”

毛竹笑,著名人物某某也笑。

毛竹心想这感觉太真切了。自己心里冒出来准确形容这件事情的句子也是两个字:“调戏”。可是,因为尊重“老”记者,挺不情愿地换了一个柔和一点的口气:“戏弄”。

难怪被采访者会有这种感受,因为稿子中采访者问的什么问题,回答者著名人物某某是怎么回答的,原汁原味的句子是什么?原本原来是怎么回答的?现场的氛围是什么?特别是被采访者那些连珠的妙语呢?那独特的见解呢?那自我的感受呢?那精彩的分析呢?那些幽默和风趣呢?被采访者的个性呢?那次问答式采访是多么深入浅出的一次高深题材的一种降凡呀!怎么发出的稿子中那种平易近人那种精彩绝伦那种朴实亲切那种幽默风趣一律统统觅寻不见,甚至看不到回答者的任何一句原话。看见的是只是对方给的资料。

真的想再说一遍,还要那次现场采访干什么?做这种样子给谁看呢?

这不是“调戏”被采访者某某这是什么?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就是自称的大腕记者,这就是自翊的著名记者!难怪写了几十年,却没有一句话让人记住。

因为这种所谓“老”记者只是一个抄家,眼里根本就没有自己也没有被采访者,眼里只有资料。

更可怕的是,这种所谓名记,所谓的大记,居然还可来数落真正采访,记录,感觉多少写多少,感受多少写多少的真正的记者,真正的有思想有见的有灵感有特点的记者。而一个地方,若这种采访成为一种风气那么总有什么让人隐隐地担心。

关于这一点,人民文学杂志社的送走八任正主编的铁杆副主编崔道怡也感叹不已。他说:你别看那神圣的新华社记者,小学生都能当。因为许多通稿根本就不让发挥,只是照抄。

可是竹子想,那是不让发挥,而这种专访是让你发挥的,可是这位“老”记者却自己把自己的记者“功能”给“S”了。怪谁呢?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