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由于战乱、兵燹、灾荒、瘟疫等社会原因以及“迁海”“圈地”“剃发”“平台”等政治原因,晋冀、两湖、两广、赣粤、苏皖等地区居民大量向西部川陕地区迁徙,史称“湖广填四川”。“湖广填四川”及其所延伸的“湖广填陕南”移民运动改变了汉、唐以来由北向南移民的格局,开创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大移民的先例,实现了由政府强制移民到支持鼓励民间自发移民的政策转变,由被动的政治性移民向自发性经济移民的转变;“湖广填四川”及其所延伸的“湖广填陕南”移民运动导致了川陕乃至鄂西部分地区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的巨大变化,使川陕鄂三边地区生态和自然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川陕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面貌产生了强烈的震荡和冲击;对上自秦汉、下至唐宋以来所形成的川陕传统社会来了一次重塑。这场空前大规模的移民,客观上促成了自成一隅的秦巴山区对全国的一次大开放。外来人口的大规模迁入,促进了秦巴山区人口繁衍和人种的优化;同时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大交融,是中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陕西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安康学院研究员陈良学,作为闽粤客家人的后裔,三十多年来沿着先祖留下的足迹,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遍了川陕鄂三省的安康、汉中、商洛、万源、达州、万县、巫溪、巫山、乐山、绵阳、郧西、十堰、襄樊、宜昌等地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到乡、村乃至农户宅院,走访乡贯耆老、知情人士3000余人,克服重重困难,通过细致的工作,搜集族谱、宗谱、家谱280余部,碑文(含墓碑、祠碑、庙碑、路碑、记事碑等)700余件,拍摄民俗资料照片12000余幅。同时还先后赴西安、北京、南京、武汉、南昌、成都、重庆、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九江、徽州、上饶、扬州、镇江、杭州、金华、广州、株洲以及有关地、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方志办、政协文史委员会等部门,查阅历史文献资料1000余万字;通过电话、邮件、网络联系,调查1500余人次;在掌握和运用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借鉴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终于破解了明清川陕大移民之谜,作者将历史碎片精心缝合,链接起一幅明清大移民的宏伟画卷。
本书共四卷、31章、108万字。第一卷《移民大潮》1-6章,阐述了地处秦巴山区的川东和陕南的历史地理、川陕历代人口的迁徙与繁衍、明代流民对川陕的开垦、明末清初的大浩劫、清前期大移民形成的历史背景、清代前期移民大潮的形成等,展示了明清川陕大移民的壮阔画卷;第二卷《漂泊家族》7-16章,分节展示了307个移民家族的发源郡望、世系源流、迁移始祖、迁徙过程、堂号派语、创业简历、繁衍支派及播迁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考述。其中湖南移民61例、湖北移民54例、麻城移民40例、广东移民35例、福建移民23例、江西移民32例、安徽移民33例、江浙移民8例、晋鲁移民9例、川黔移民12例。从这些家族迁徙历史的考证中,或许,你能寻找到你的根,你的血缘,你的宗亲,你先祖西迁川陕的足迹;第三卷《社会变革》17-23章,对移民运动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刻变化、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经济作物及土特产品的商品化、手工业的异军突起、农村市场的形成及商业资本的活动、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萌芽、连接移民的纽带——会馆和帮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第四卷《文化融合》24-31章,详细考证和记录了各地移民在陕南的大量定居后,多元化的陕南文化受到再一次的冲击和洗礼,从而使得它在南北文化的交融中获得新的升华和沉积,从源远流长的氏族文化、南北交融的民俗风情、兼容并存的生活习俗、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错综复杂的语言体系、色彩斑斓的民间文艺、优美动听的民间歌谣、神秘奇特的宗教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本书以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族谱和碑石材料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这段艰苦创业的史实。从史学研究切入,运用散文的叙述方法,显现了一种含蓄、平抑、恬淡、简约而韵味悠长的行文风格。既有对历史的严谨研究,又有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其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古代与近代的叠合,东南与西北的融会,以及家族兴衰、城堡荣颓、世序嬗递的叙述,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在明晰了一段断代历史的空白中获得甘美的文化享受。作为历史研究,《明清川陕大移民》打破了史籍引证和数据罗列的干涩;作为文学作品,又修正了一些软文化读物的主观臆断、推测和造作的毛病,作者通过严肃的思辨和灵动的行文,将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有机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严肃美和文学美的统一,通卷是一部完整的文化史学专著,各章节又尽是优美的散文佳篇,其间的诗、文、歌、赋及民间俚趣,尽得风流。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移民史专家葛剑雄先生指出:“在中国移民史中,“湖广填四川”是相当重要的一次,不仅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移民数量大,而且对四川地区的恢复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湖广填四川”并不限于明末清初,还可以追溯到元明之际,移民的迁入地也不止四川,还包括陕南。迁出地虽以湖广为主,也包括其他省份。与“湖广填四川”的巨大影响和伟大意义相比,现有的研究成果还很不够,因此像陈良学所著《明清川陕大移民》这样的著作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内容最丰富的移民史长卷。
上水行船号子。它包括《上滩拉船号子》、《跑挽号子》、《扯篷号子》、《连篷带抄篙号子》、《拖号》、《嗨嗨号》等。这类号子除个别号子(如《跑挽号子》)在开头带有较自由的吆喝性的喊号外,一般节奏比较规整。随着水流的缓急,船工们根据领腔的速度,在每小节的强拍上有力地喊出“嗨!”以稳定节奏,统一意志和步划。上水行舟水缓拉船时的号子领号较自由,速度较平稳,音调较悠长。
南人北移,秦关汉河,五方杂处;东民西迁,巴山蜀水,客家云集。寻宗问祖,追根溯源,回眸聚焦《明清川陕大移民》,或许,你能从其中寻找到你的根,你的血缘,你的宗亲,你先祖西迁川陕的足迹。
本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学者葛剑雄、孙达人、谭元亨、邱权政、张维佳、戴鞍钢等教授对本书进行了点评,著名画家刘乙丁为该书提供了封画。
上水行船号子。它包括《上滩拉船号子》、《跑挽号子》、《扯篷号子》、《连篷带抄篙号子》、《拖号》、《嗨嗨号》等。这类号子除个别号子(如《跑挽号子》)在开头带有较自由的吆喝性的喊号外,一般节奏比较规整。随着水流的缓急,船工们根据领腔的速度,在每小节的强拍上有力地喊出“嗨!”以稳定节奏,统一意志和步划。上水行舟水缓拉船时的号子领号较自由,速度较平稳,音调较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