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民谣(2)
2012-6-11 8:14:47
八道河出团练,
六道河出“神仙”;
三分队山边转,
徐贯之向笼里钻。
(注:反映内容参见军事志。)
民国十八年,
“猴子”到陕南,
儿女百姓都遭难。
大难妇女们,
躲在刺机边,
大大小小不言传。
(注:反映当时社会治安状况。)
八道“府”,
六河“县”,
双河就是差人店。
(注:反映中华民国时期,文子仪“双河自治”情况,双河指双河塘即今双门区公所所在地。)
济生本安康,
家住三渡乡;
祖宗常贸易
——生姜!
济生坐紫阳,
事事有主张;
作官清如水
——米汤!
(注:这两首民谣,讽刺的是民国年间紫阳县长刘济生的糊涂和昏庸。)
乃武运不通,
八字又逢冲;
竞选“国大代”
——背弓!
仲溪手段妙,
运动“国代”票;
票多不当选
——不要。
(注:上两首,是讥刺紫阳县参议会议长吴毅臣(乃武),中学校长袁仲溪竞选“国大代表“失败一事,参见政治志。背弓(jiong):方言,背时、背晦意。)
储半河,
高半山,
苗家只有一点点。
(注:流行于县北蒿坪一带,反映民国时期储、高、苗几家大姓在双河口一带的土地占有情况。)
蒿坪河是个蒿芷坝,
姜、王、李、马四大家;
最后邱、詹、林、胡耍恶霸,
郭家来得晚住老机。
(注:清末、民国初流行于蒿坪河,反映几家大姓在不同时期的土地占有状况。)
邱家老虎詹家豹,
胡家獐子林家套。
(注:民国时期流行于蒿坪河,反映了几家大地主的凶残及互相倾轧的情况。)
远看一丘田,
近看象弓弦;
要得来增产,
实在难上难。
数字往上报,
心里好喜欢。
(注:流行于1958~1960年。)
满山闷窑炭,
土炉冒青烟;
日夜炼钢铁,
累死大笨蛋。
(注;流行于1958~1959大炼钢铁时期。)
薅头草,出天花;
薅二草,吃浆粑;
背篓一放靠国家。
(注:流行于20世纪60~70年代本县农村。)
队长用钱一句话,
会计用钱纸上画;
出纳用钱抽屉拿,
社员用钱拜菩萨。
(注:流行于“文革”时期的农村。)
拆东墙,补西墙;
拆袖子,补裤裆;
年年靠救济,
年年精打光。
(注:流行于“文革”时期的农村。)
老师叫得凶:
“工作一般同!
差别在何处?
一个富来一个穷”!
(注;流行于民办教师中,反映了公办、民办教师之间待遇差别较大的同题。)
不怕涝,不怕旱,
就怕政策来回变。
(注: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