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申明:草稿正起,互动写作,欢迎加入,谢绝转载!)
野美毛竹:鲁十一女作家谢凌洁,现居比利时的女作家谢凌洁,这几日回国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华文文学大会”。 300多位现在生活在海外的华裔为主的知名人士应邀出席了这个会议。这次会议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联合举办。 会议已经于11月7日到8日成功举行。今天与会代表游了故宫,明天谢凌洁将和与会代表一起参观天津。
吉狄马加、叶辛、洛夫等华文文学界知名人士受邀出席。
野美毛竹今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见到了谢凌洁。晚饭在日航饭店一楼西餐厅,野美毛竹与谢凌洁等四人亲切交谈。晚饭后,谢凌洁给毛竹谈到了她最近将刊在《十月》的作品《双桅船》,更是谈到了将于2017年4月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双桅船》。
感觉谢凌洁的文字,凝练、深邃、冗长中带出深海的美,通体透明的深海的美,通体透亮的诗意饱满的深海的美。带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回响或是混响。常常的读者已经从谢凌洁的文章中走出来,可是却永远无法从谢凌洁酿造的浑厚浓烈诗意深邃神秘深蓝的美中解脱出来。更比如她的小说《一枚长满海苔的怀表》,比如她四月将出的新书《双桅船》等。谢凌洁骨子里的东西和中国人真的不同,一般人只能试着理解她。她的身上有大海与墓地的魅力!
人各有体,读者们只能试着理解她。
谢凌洁曾说我毛竹写深圳像巫婆,可是毛竹说:谢凌洁,你比我更像巫婆!变幻莫测,目光带毒(笑了)。现在有了西方宗教与西方墓地与地球深海的力量,愿你这个巫婆气场更大。只是你比我更不了解你自己。
谢凌洁说:写《双桅船》这本书,我真是累得不行,什么“鬼头”都出来了。光是战争博物馆、战争
公墓区、犹太纪念馆,我就不知道去了多少个。为这部小说,我四处出没,各国博物馆、图书馆,查阅资料无数。下月底到埃及卢克索潜海(?),那里也正是埃及历史的心脏,尼罗河下游。奥斯维辛犹太幸存者的采访和讲述,我就不知道看了多少箩筐。我到图书馆去一篮子一篮子地提书回来看,不是英语的老公得给我翻译。为写这部长篇,阅读的资料不下千万字哪。我因在长篇的状态中,所以,轻易不敢分神。希望出书后,今年能理顺,我能好好歇一歇。
我写了三十来万字。花城出版社给我百分之八的版税。今年八月我将再次从比利时回中国来做”图书节”。 看得出,毛竹你是不会经营,我也是不会经营。对于我的书,出书后续怎么做,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竹子申明:草稿正起,互动写作,欢迎加入,谢绝转载!)
战争带来和平了吗?(长篇《双桅船》自序
谢凌洁 (2016-05-28 15:27:12)
长篇《双桅船》自序 战争与和平 分类: 谢凌洁小说
仿如一场宽银幕电影的结束,随着片尾音乐和幕布打出的“终结”,情节细节、人物声息,至此匿迹。多年里形影不离的人物,霎那离我而去。此前几年,时间和身心被故事和人物占领,饭后即坐到键盘前,夜里关上电脑,在畅快或疲惫中想着次日的故事走向细节铺陈,激动又焦虑。到了末期,则一如囚徒渴盼熬到如期释放出狱、巴巴地盼着故事的结尾杀青。然,当这天如期而至,又莫名怀念如同油画卷轴中的种种惊艳。作为写作者,那理性的铺陈,张弛中的扬抑,还有以假乱真、置灵魂于明亮幽暗的迷狂,终究令人沉醉吧。
《双桅船》是我首部和读者见面的长篇,倾心多年,为旅居异域之新作,于以往经验颠覆巨大。作品娩出的过程极其漫长,之前无形之状,却汹涌漫溢,附魂于体,差我遣我于自觉和不自觉之中,甚且置我于癫狂或死寂荒芜。灵感的潜在,如地幔岩层藏匿的火山,地壳海床事先都不得知晓,直到地震引发海啸的到来,岩浆才得以在压迫之下冲破岩层、喷涌而出——
遇到美国老兵K之前的几年里,我正做华侨中越战老兵的采访。他们是70年代末期联合国安置的战争难民中的部分。访谈中,不少人对自己打下多少飞机、杀死多少敌人而骄傲,有的对命运的变幻怅然,有的则在征兵政策中潜逃、藏匿在岩洞里,以捕猎、生吃鱼虾维持生命……这些讲述对我触动不小,但我更期待大一点的价值呈现,比如,一些源自个人深切反刍的发现彻悟,一点可推己及人的认知启迪等。
于是,我和K相遇了,在一个万分悬殊的场合。
K是在大学时期响应美国“为自由和平而战!”的口号踏上越南战场。他的伙伴有的死了,有的身体残疾,有的精神残疾——如他。战后的K噩梦连连,杀戮场面的血腥,闭眼就汹涌而至。随着年纪,反思和惩罚尤甚。在他的中年,和无数越战老兵一样,他一再返回越南,力所能及地为越南、为战争留下的孤儿尽力而为。然他觉得自己乃至不少老兵做的一切,莫非为减轻自责和愧疚,而消除不了他们曾给越南人们带来的创痛毁损。他陷入深切的反思和追悔中,以致精神负荷越发沉重,而苦楚又无从诉说。他子女长大后,他有了彻底告别过去重新开始人生的冲动,于是,作出决定:告别美利坚到中国来生活。他和一个中国女人结了婚。他们浓情蜜意万般相爱,然而,K的病并没因为甜蜜的爱情好转,在异国他乡,因语言、文化差异,交往就业都成问题,这反而加剧了他的病情,并受噩梦和幻觉的折磨,一次次地,他站到高耸入云的居家窗口,使得他的妻子提心吊胆,她一次次以自己的温柔把他留下。她深爱他,他则把她当作上帝赐予的美好礼物,然,病魔带来的困扰和威胁,使得他们时有陷入无力。
那天,我到外事机构拿资料。办公人员说有位女士携她的美国丈夫从异地大都市赶来、加急离婚——她一周前打掉了他们的孩子。我心有震惊,且莫名难过。一桩国际婚姻,走到一起的机遇不大,而这结束的决心缘何此般迫切?
就见到了那位女士。很年轻,30出头,单薄,悲伤憔悴,脸有泪痕。显然,心里正经历着艰辛的时刻。她户口在这个城市,但不在这里生活。陌生的南方城市,她的美国丈夫前后到来两次,头次是结婚,这次是离婚。人类中竟有这样一种关系,关系的缔结断止都需两个人的形影相随,说起来何其荒谬。拥挤的人群都知道了此事,且都不忍心对这件令人心酸的事视若无睹,担怕女士是一时冲动,私下里想着如何劝说。经办人员有副好心肠,她认为事情的背后隐藏着两位当事人的苦衷,她很想知道又不好问,就借故拖延。国人自古劝合不劝离,这和传统无关,而关乎人们对至圣爱情的珍惜袒护。
终于,众人与经办人员达成的意见是:拖延办理,并让我私下了解一下女士的想法。短暂的交谈后,女士有悬崖勒马的庆幸。从里间出来,在门口见到了她丈夫——角落里的K形影相吊失魂落魄。回头看到他女人,眼神茫然而哀伤地看她。当她说:我不想离了。K即张了嘴、闭了眼,一把把她紧搂怀中……
K说,他非常爱他的妻子。他说他抛弃美国几近一生的社会关系乃至一切到中国来,就为和她建设美好的生活,他从没想过要和她离婚。
在一个台湾人开的馆子里,我们有了畅快的对话。K告诉她,他是个越战老兵,他年轻时对越南人犯下了罪过,这种罪过他无法原谅自己。一直来,他无法忘记战场上的残酷和血腥,战后,他越来越难得安宁。他得忧郁症多年,甚至还很严重,一直靠药物维持。女人说,日常的他,绝对是个不可挑剔的好丈夫,精微温柔深情款款,且阅历丰富知识渊博,自有了他,她的世界变得辽阔而有趣,她深爱且敬佩崇拜他。他在中国坚持不下去了就必须要返回美国,但他依赖她,一旦离开又无比挂念。她坦承他们深爱彼此,甚至难分难舍。只要K返美,她就觉得世界空荡,K会每天给她写信,甚至关于他们的日记,仿似热恋时期。但,只要他回到中国,只要病魔来临,恶性循环又开始,K情绪不好,喜怒无常,噩梦不断,为逃脱撒旦的追随,他不顾一切就站到20楼的房间窗口,她只能沉住气,并以智慧和温柔挽留,而一旦他从噩梦中过来,又恳求她的原谅并加倍地补偿她。可是,这种反复无常让她疲惫不已。
作为旁人,我当然不好充当裁判,却说了几句源自思考的话。认为,战争中的兵士,是杀戮者,也是受害者。在他们血气方刚前途未卜时,出于报国或英雄情怀,受军威鼓舞号令鼓动而去了战场,并在旌旗口号下展开杀戮,这很正常,且,作为公民,也有这个义务。想想,为什么征兵年龄都选在17、18岁,这个年龄有个共同特点:初生牛犊,血气方刚矫健敏捷,但缺乏思考,易于服从。成年后,想法和年轻时往往就不同了,尤其视野和价值发生更改之后。那么,她是他最亲近的人了,甚至可以说是惟一可以帮助他的人了,在这个时候离开他,等于尽早把他推向窗外。女士也意识到,自己应该留在他身边,和他一起战胜人生危机。她后悔一周前打掉他们的孩子,原因是,K长期服药,担心药物对孩子不好。
用餐临近结束时,得知K返美的机票已预订。他们之前商戳的结果是,一旦手续办理结束,他们就此分道扬镳,她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K则从这里转程返美。还好,票款还没支付,女士为K取消了航班。饭后,一起返回他们的城市。
如果说,K的人生境遇给了我对战争、政权和人性的反思,那么,后来遇到的种种,则使得我的思考更加深入且变得辽阔起来了。我脸书上有个美国老兵协会的群,群里的成员们,有来自越南、伊拉克、伊朗等战争的各种老兵,随着时间和年纪,大多数人为自己曾经在参战国犯下的行为忏悔,当中不少人或轻或重都怀有战争后遗症。近半个世纪来,有相当部分的老兵一直走在重返战地的路上,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曾经残害的国家和人们做点什么,据我所知,越战老兵就把老兵协会常年在旅游投入的获得捐献给越南,为那些深受杀草剂祸害的百姓及战争孤儿效力。
所有种种,使得我要以文字去讲述点什么。几年前,中篇写了两个,长篇也写了两个,有的成稿,有的写到一半就停了——因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比如,故事好,但人物立不起来,或者,人物好,但故事架构不如意。2011年开始,我进入准备年余的长篇《印度支那的葬礼》的创作,写的越南某华裔家族的百年沧桑巨变,写得很顺,但和之前的题材不是一个方向——另个酝酿已久但找不到切入点的小说一直没有开笔。
某周末清早的餐桌上,又聊起我手头写的小说细节,并说起曾经采访的越南老兵,还有K,。洛克说,潜水俱乐部有个曾经去韩国参战的老兵,是俱乐部潜水教练,常和俱乐部成员说起他曾经去当兵的趣事。洛克潜水20多年,他所说的俱乐部,为他10多年前和朋友合办,属CMAS(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组织惟一承认的官方潜水组织)分机构。俱乐部有个刊物,洛克曾负责组稿编辑,主要刊发海洋探险成员的文字作品和图片,比如,地理发现、海洋生态保护一类,其中有个人物专栏,15年前,他为此专栏采访了那个韩战老兵。
“采访录音还在,不知道还能不能听……”说着,他就到地下室找去。
很快,他把带子找了上来,放进厨房的录音机里,于是,那个不知是否还健在的老兵,他的讲述在十五年后萦绕耳畔。可那是荷兰语,需要洛克听一段,翻译一段。
他讲到他去当兵是个意外,因那时面临高中毕业,在出社会和上大学之间徘徊,于是和同学去酒吧去赌酒,承诺赌输了,他就去当兵……听到这里时,我如获天机,如被光芒笼罩,心腔里那些一直处于固状的沉积,此刻似冰峰化春雪,我简直听见了春泉流动的汩汩之声。老兵最终喝不完同学贡献的啤酒,赌输了,为兑现承诺,果然他就去当兵。
他乐于讲述曾经新鲜有趣的新兵生活,尤其是,当年和战友们一起乘海军军舰西出北海、入地中海、出苏伊士河而后,沿阿拉伯海、拉克代夫海、印度洋及太平洋前往韩国的经历,从大西洋东岸前往太平洋西岸的韩国,海路几乎相当于环海航行一圈,和当年哥伦布西征美洲相比,海航远东的征途似乎更能满足远航长征的英雄情怀,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尤其经了岁月的发酵,更多了传奇色彩。他这种情感这完全可以理解,那段长达三个月的海上航行,于一个刚出校门的青年人的探索视野显然非同寻常,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后来如何反刍曾经在前线的岁月,比如,中老年后,他对自己曾经抉择的想法,曾经战场所历在心里的震荡,甚至,在如今和平时期,,他如何看待战争,等等。
Nothing!洛克说。甚至别人一旦问起他在前线的日子,他就陷入沉默。
我要开始写小说了……我说。
声音平静甚至有些低沉,我觉察到自己异常的呼吸,甚至拿着餐刀的手的微微颤抖。终于等来今天了,我总算可以开笔了。心里的声音说。早餐没结束,我急切着上了书房。
之前写了18万字的长篇必须放下。4个月后,中篇《一枚长满海苔的怀表》完稿。给两个鉴赏力不错的文友看,反响不错,另一位读到该小说的,是漓江南宁社的何伟女士——我因本人小说集《辫子》的出版而和她建立了联系,却不曾谋面。很快有了回馈。显然她极其用心地读了我的小说,她对文中的历史背景竟十分熟悉,且对情节细节、人物的分析十分透彻,她的认真和绵密让我惊喜甚且感动,最后,她认为两位主角的关系还可以深挖……万分感谢何老师的细致真诚,她的话直戳要害,因为,这正是我意识到的遗憾:我对该作品的预期并没以我所要求的程度和方式呈现,因为仓促,急着要把这部中篇完成以尽快回到原有长篇的创作中。而今看来,小说人物的命运、情感以及人物关系,显然受结构和篇幅局限。
意识到题材的可遇不可求,当中的人物关系正好构建我多年里思考和索求的人群构架,由此繁衍而婆娑一个饱满的裙带关系,从而实现我的需求。
于是,我决定把手中近乎完成初稿的长篇搁置,以全力以赴这部作品的重新创作。
这个决定来得实在意外,而且这个意外有点大了。它不仅终止了原有长篇正逐渐趋向的结果、使得为该长篇资料储备的一切努力眼看也归化为零,而且,于后面重新创作,之前以四个月写成的中篇除了些许零碎的画面,其余的几乎完全作废。一切,必须重头开始。
收起原来长篇的所有材料和计划,我开始了另一番漫长而艰辛的搜索和学习。这在我的创作经历中毫无经验可借鉴。然,一旦进入资料的搜寻和研习之中,却发现天空越来越辽阔,随之出现战胜各种挑战及可能的激动和喜悦,我甚至觉得,这是上帝赐予的一个提醒。之前创作这部中篇,是为这些年欧洲的积累寻找一个承载,然而,她所呈现应该比这个中篇更为浩繁。
那些年月,我真像一头重返森林的狼啊。多年里,除阅读哲学、还有殖民史、战争史、宗教史、钻石切割……我真无法统计那些年里过目的东西有多少,而每一个领域的呈现,都是那样的层出不穷。到了2014初,易名为《双桅船》的长篇几乎成稿了。然,这时有个意外发生,国内朋友告知,长篇原来的中篇《一枚长满海苔的怀表》已经在半年前的《中国作家》发表了,我大惊!之前决定改成长篇时,我还一一和朋友说别外传了,原来,之前是我传给了杂志编辑,因没回复,也在不放心上了。我在失措中停了下来,近月里一个字也没写,后来朋友说,那个发掉的中篇对我改写的长篇没有妨碍。真的可以这样吗?完全可以!回答很肯定。我于是重新回到创作中。又过了半年,《一枚长满海苔的怀表》获了《中国作家》颁发的一个奖。
从广东中山领奖回来,想着截稿的长篇该如何出版,然,一个多月后的圣诞,我去了英国。为寻找曾经航海时代的船厂和“五月花号”的踪迹(没找到),后来又去了牛津大学图书馆。从牛津回来,我决定把《双桅船》原来的单线结构改为双线,并补充我从牛津获得的内容。于是,《双桅船》就有了现在的样子:双线叙述,人物饱满,细节纷繁,充满历史、古籍、图书、迷宫、学术和海洋百科的气息……这是我预期的效果,算是我相对满意的期许。
想说的是,书中威廉这个人物,和多年前的K以及韩战老兵、乃至加利福尼亚老兵协会的老兵们都有了联系,但是,他已经远不是K,更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老兵了。我赋予了威廉海洋探索者和优秀作家的身份和使命,赋予他形同手足的多尼戏剧名角的身份,而残疾的老鹰则同样是个视野辽阔、哲思深刻的作曲家,我让他们都阅历非凡学识渊博,并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对人类所历灾难,能以他们的学识和良知进行思考,不管从哲学的角度,还是宗教伦常。至于问我写了什么,我不想回答。在我看来,《双桅船》和泰坦尼克号一样,同样在海底沉埋了一颗蓝色的“海洋之心”,这颗心,包裹着迷离深邃的人事和希望,而她多棱的切面,每一面,都是明澄澄的镜子。
说到这里,基本把想说的话说了,还有一些没说的,让我的读者独自去发现并和我探讨。在威廉和多尼辞别我的几个月里,我多少有些不适。我怀念平静的、激动的甚至令人疯狂迷醉的创作岁月,还有那些常年进出的博物馆、图书馆,乃至各国露天雕塑馆一样的墓场和十字架——那白花花的、呈罗马兵团布阵般层层放射蔓延的十字架,每一个,便是一个曾经充满热血的“为自由和平而战”的生命。而每年的战争纪念日或万圣节,规模或大或小的政要、亲眷或群众前来缅怀的,正是这些在政治硝烟中无辜夭折的生命,这种行动,于政要是种仪式,而于亲眷,意味着什么呢?!
战争带来了和平了吗?那么,残害、死亡甚至灭绝带来的是什么?战争仅仅是在地理上立疆划界的统治者掀起的吗?政权于她的族群,是眷顾、是建立护佑,还是监控、奴役和残害?而,宗教到底仁慈还是伪善,正义是绝对论吗,还是同样有它的两面?还有,历史人文于人类,是抚慰、是给予,还是伤痛和警示呢……而,艺术、文学、宗教及哲思,在带给人启迪的同时,是否,也让人在慰藉、洞察深思乃至彻悟中趋于保全和完美而踏上理想主义者的自绝之路?
2016-5-25
于安特卫普凡蒙福特街22号
资料:据国侨办介绍,此次活动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契机,旨在凝聚全球华文文学界力量,促进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及团体与国内交流合作,推进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届大会以“华文寻根、文学铸魂”为宗旨,以“中华情、民族梦”为主题,邀请海外、两岸及港澳从事华文文学创作、传播、研究的文学界人士、影视剧编剧、网络创作人员等约300人与会。
根据日程安排,大会将举办开、闭幕式,专题演讲,分论坛,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颁奖典礼,第二届“文化中国·四海文馨”全球华文散文大赛颁奖典礼,散文集首发式等。会后,与会代表还将前往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开展文化考察。
据了解,这是国务院侨办继2014年后,再次举办这一华文文学盛会。首届大会期间,包括严歌苓、汪国真、陈若曦等海内外华文文学界人士,就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会还倡议成立了“世界华文文学联盟”。
北师大鲁院“作家班”重启 培养下一个“莫言”?
腾讯文化2016-10-17 12:24我要分享 33
[摘要]时隔将近三十年,北师大和鲁迅文学院重启“作家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班中走出的一大批作家,至今仍是当代文坛的中流砥柱。其中就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在铺天盖地的诺奖报道间隙,有这样一则消息引起了文学界人士的注意。10月9日晚8时,中国作协官方网站报道: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对中国当代文学有所了解的人不难联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作家班”,从那个班中走出的一大批作家,至今仍是当代文坛的中流砥柱。其中就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将近三十年之后相同模式的“作家班”重启,能培养出未来的诺奖得主吗?
群星璀璨的北师大鲁院“作家班”
北师大鲁院“作家班”重启 培养下一个“莫言”?
北师大与鲁院“作家班”合影。图片来自作家周艾若博客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文化部部长的王蒙提出“作家学者化”的口号。武汉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办“作家班”。
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联合开办的作家班,则将作家的培养上升到硕士研究生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于1988年6月22日呈送国家教委研究生司的《关于试办在职人员“文艺学·文学创作”委托研究生班申请报告》中这样陈述:
目前我国文坛上有一批青年作家很活跃,他们作品有不少在国外获奖,如《红高粱》作者莫言、浙江的余华、大兴安岭作家迟子建等。但他们的通病是先天不足,文化专业水平偏低,知识根底浅,门类单一,呈一种贫血状态。所以,对这部分青年作家如何更上一层楼,是一个重要课题……
来看看当时这个班的老师,鲁迅文学院何镇邦列出的学员名单,真可谓名家云集:
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王刚、严歌苓、肖亦农、邓九刚、路远、刘毅然、宫魁斌、李沙青、李本深、刘亚伟、张坚军、王连生、季清荣、刘恪、毕淑敏、冯敬兰、江灏、雷建政、王宏甲、简宁、李平易、黄康俊、王树增、魏志远、彭维超、海男、洪峰、何首乌、陈虹、白冰、寇宗鄂、李秀珊、蔚江、于劲、王明义、千华、岛子、贺平、黄殿琴、孙大海、徐星、贝奇、叶文福、芳洲等等。
经过两年半的学习,青年作家们除了完成规定的课程,在创作上也硕果累累,共创作和发表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一千三百多万字。何镇邦表示,这个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收获并不限于创作方面,而是多方面的。诸如理论水平的提高,知识结构的改变、艺术视野的开拓和艺术思维的活跃等等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该班四十多位学员有了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活动的经历。
北师大鲁院“作家班”重启 培养下一个“莫言”?
莫言与导师童庆炳教授(右,已故)
在已故的北师大教授童庆炳指导下,莫言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论文《超越故乡》。他曾经回忆当年在作家研究生班上的课程,表示对后来的创作有积极影响。
现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表示,当年那个作家研究生班的学员,其中有一半还在坚持写作,是中国文坛的顶梁柱。这种示范效应是无与伦比的。
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培养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和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都表示,这次“重启”的作家班,与之前几乎没有差别。比如都是在对作家进行更高学历的教育,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两边上课。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网罗有潜质的青年作家,推动作家的学者化。
谈到这种联合的模式,张清华认为八十年代的写作班是一种成功的实验,将大学和作协的资源相结合。这一次就是想重拾当年的成功模式,机制灵活,课程设置综合多样,而且授课老师是跨界的,不限于文学界,从而实现人文教育和文学教育的结合。
当下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意写作班,张清华特别强调了创意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分别。那些招收应届生的创意写作班,主要是为补充文学教育方向,能不能培养出作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校此举更多是为了活跃校园创作气氛,补足短板,推动大学生文学写作的能力和兴趣,提升他们的素质。而面向往届招收有经验的写作者,目的很明确,就是培养作家,为有潜质的作家“充电”提供条件。
北师大鲁院“作家班”重启 培养下一个“莫言”?
当年的作家班学员迟子建等,又被北师大聘为驻校作家。
文章这些发达国家在抵扣方面,有着很多能够让缴税者接受的东西,如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扣除。而看我们的情况,扣除的内容很少,尤其是住房、教育等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方面,完全没有能够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得到体现。也就是尽管我们缴了相应的高税收,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福利。
由于近几年个税起征点不变,而衣食住行的物价指数却在上涨。两者的“叠加效应”,让不少工薪族即使是某些高薪族都感觉到,交税后能存下的钱越来越少。这直接拉低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感受程度。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呢?
还有一点在当前也非常重要,普通工薪阶层需要辛辛苦苦劳动还需要付出不菲的个税;而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收入,则可以少缴税,甚至是免税。这显然也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当前那些玩资本的行家里手,操控资本进账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而且更别说那些占据权力的寻租者那些有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了,这方面也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
个税本来是调节收入分配的,其正常的设计应该是“穷人不交税,中等收入者少交税,而高收入者多交税”。而当前由于因为占据资源的优劣,大量的工薪阶层成了交税的主体,大量富人却少缴税或者通过各种途径逃税避税。当前的个税制度没有很好的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和支出的抵扣制度,缺陷较为明显,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分享计征,难以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现象。
如果每每提到个税改革,我们相关部门总是第一想到的提高征税起征点,不愿意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问题解决好,无疑是与百姓的诉求还是有距离的。
综上,笔者建议,在新一轮的个税改革中,必须在关注起征点、税率等的同时,也要把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也纳入到个人所得税抵扣范围,以此来推动个税的公平性、公正性,是非常重要的。个税改革不会一帆风顺的,必然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只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才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参考《北师大鲁迅文学院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前前后后》,作者:何镇邦,载《芳草》2012年第2期
j年薪百万需要缴40多万个税 算算你需要缴多少?
金融工厂2016-11-21 14:50:44改革 五险一金 公积金 阅读(28575) 评论(8)
搜狐财经 谭玉庆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是逃不掉的。”可见税收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个税更是跟每个工薪阶层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近日有媒体报道,财政部调整了部分处室机构设置,单独设立了个人所得税处,此举被解读为个税改革即将开始。那么当前我国的个税情况是什么样呢?负担重不重?出现的问题表现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简要分析一下。
个税负担重
最近有一个特别火的新闻: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混的还不错,月薪8万以上年薪得到100万,其一年需要上缴的个人所得税将是40多万,边际税率竟然高达45%,让人瞠目结舌。可是这些人还是咱们所说的成功人士,其实对咱们平头老百姓来说,个人所得税也不少。下面咱们就举例说明,看看月薪一万五的普通上班族需要每个月要上缴多少个税。
分段税率表
假设小明现在每个月工资是15000元,那么他需要缴纳多少个税呢?税法规定:以每个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在此基础上,雇员对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款也可减除。那么小明需要应纳税所得额是工资-五险一金-3500,应纳税所得额需要缴税。
如果按照现在一般员工需要缴纳的五险一金标准计算的话,个人需要缴纳个人工资的19%左右。具体如下:
1、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
2、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3、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
4、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5、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6、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
小明月工资15000元,按照上面的规定计算,他自己每个月缴纳的“五险一金”为15000×19%+10=2860元,剩余部分:15000-2860元=12140元,减去个人所得税起征点3500元后为8640元,应交纳个人所得税:8640×20%-555=1173元。如果不考虑扣除“五险一金”,则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15000-3500=11500元×25%-1005=1870元。
如果按照上面考虑扣除保险的算法来看,小明每年需要上缴的个税数额是1173*12=14076元,也就是说小明几乎一个月的工资要在一年中缴了个税,这可是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几乎半年的伙食费啊。
然后我们再从总量上看这个问题,按照先前人民网的一篇报道,中国的富人约占总人口的20%,但是他们上缴的个人所得税还不到个人所得税收入的10%;由于普通工薪阶层占据了80%的人口总量,65%的个税来自占个税缴纳群体80%的中低收入者,而高收入者缴纳的个税占比偏低。使得中国的富人成为世界上税负最轻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将近50%的工薪阶层只承担了联邦所得税的5%,10%的最高收入者承担了个人所得税的60%多,1%的最高收入者承担了30%多,从而形成了比较完美的“倒金字塔”的税收负担结构。
如果放在全球加上其他税负来看的话,我们国内的税负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一的法国尽管是痛苦指数第一,但是他们的国民福利超好。
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
个税制度问题所在
为什么在中国45%的税率,对高收入阶层来说负担依然是这么重;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税率更高,最高者达到55%以上,高收入者却反应没有那么强烈。问题的关键在于抵扣方面除了问题。
近日,第三届《中国作家》“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在京揭晓,旅居比利时的北海女作家谢凌洁,凭借中篇小说《一枚长满海苔的怀表》斩获文学奖新人奖。“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是经中央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批准,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和中山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华侨文学奖,海外华人的作品或反映海外华人华侨生活的作品均可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