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介绍大巴山近代著名人物姚宜民:扬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重要“幕后人物姚宜民”。紫阳中学校长姚宜民曾是杨虎城将军的日语老师。
姚宜民到日本留学,日本老师是这样讲课的:同学们!橘子好不好吃呀?好吃!产在哪里?中国!知道中国是哪里?中国曾是我们大日本的领土,现在被支那猪占领了!我们当怎么办呀?学生们激动了:打回去!杀回去!杀光支那猪!
姚宜民进一步了解到日本当时生产的坦克都是小型的。为什么呢?中国山多,小坦克可以爬山,适合在中国作战。
原来日本全国上下都在做侵华准备。这种情况下如何读书?
姚宜民读不下去了,和鲁迅一般愤然回国。你日本想利用教育为侵略中国做准备。我姚宜民为什么不可以?姚宜民妄想教育救中国。
姚宜民一回中国就担任了西安某校的校长,兼杨虎城的日语老师。
姚宜民的“揭日侵略中国野心”的“教育”,被当局恐怖。姚宜民从西安某中学的校长步步“沦落”。姚宜民“沦落”成安康中学校长时。有一次杨虎城将军到安康。安康政府几大要员在机场列队迎接恭候。杨虎城居然从后门遛了。遛哪去了?原来遛到安康中学去见姚宜民校长去了。安康中学的元老们多会讲这个故事。
安康中学现在还有从老校址迁过来的宜民楼。宜民楼红木大扇子形,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相对其它中学的文物真的是很壮观的。宜民楼为安康中学增加的历史纵深感。也为杨虎城将军的故事增加了神秘色彩。
桃校长的抗日教育,随着形势的逼紧,姚宜民安康中学的校长也当不下去了。只好回乡隐居大巴山紫阳县,成了紫阳中学的校长。姚宜民是紫阳县芭蕉镇人士。
姚宜民在紫阳中学当校生时,我爸爸毛高畴37级的班长。开始姚长并没有特别注意毛高畴。有一天,一位国文老师课下毒打学生,班长毛高畴带领全校学生罢课。姚校长主持正义,撤了毒打学生的国文老师,亲任毛高畴班国文老师。姚宜民从此喜欢上了毛高畴。
这也是毛高畴相对大巴山美少年瘦弱精干,可是毛高畴居然能成为大巴山几百美少年的风雨雷电的灵魂人物,被称作毛小军师。毛高畴带领一百多美少年参加西乡军校的原因之一。毛高畴带领的一百多美少年动同家长交土地交商号交钱财交仓粮,为紫阳的和平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毛高畴一生求索,虽九死其犹末悔。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毛高畴走的路,是校长姚宜民与“紫阳杨子荣”杨实指的路。
毛高畴一生求索,虽九死其犹末悔。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毛高畴走的路,是杨虎城都尊重如山的姚宜民校长指的路。
毛高畴一生悲壮如诗,长啸如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毛高畴走的路,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有一笔的姚宜民校长指的路。
资料:
西安事变的发生,让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领恨之入骨,两人均于1938年11月被国民党特务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
西安事变旧址——兵谏亭
1941年5月,他们又将张学良单独囚禁贵阳市麒麟洞,之后又几经辗转,张学良在大陆最后的关押地点是在重庆歌乐山白公馆。
随着国民党的败退,张学良也被羁押到了台湾,先被羁押新竹,而后又关在高雄,最终迁至台北,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出生日期
1893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
1949年9月6日
军衔
国军二级上将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1892年生(?)。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第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等职。1936年12月,与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逼迫出国。“七·七”事变后,要求回国抗日,遭蒋拒绝。1937年11月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后被骗囚禁达12年之久,其间杨的夫人于1947年逝世。1938年春,蒋介石命戴笠将杨虎城解往长沙,后多次迁移囚禁地点,在贵州息烽的玄天洞关了8年。1946年,国民党又派人将他押至重庆渣滓洞的中美合作所杨家山。1949年2月,再移至贵阳黔灵山麒麟阁。1946年在重庆政协会议上,毛泽东曾提出释放杨虎城,被蒋介石否决。1949年蒋介石“引退”后,代总统李宗仁曾下令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但因蒋阻挠,没有执行。9月,蒋介石下达杀杨命令。[1]
折叠编辑本段早年经历
杨虎城,幼名长久,被称为“久娃”,参加革命活动后,自己起名为忠祥,字虎城,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以农业为主,家境贫寒。他仅读过两年私塾,便为人佣工。
1908年,父杨怀福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使杨更加仇视清廷,他便联络贫苦农民,抗御暴政。 1911年,他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1917年,参加陕西民主革命早期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靖国军,后又参加国民军。1924年参加国民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先后担任师长、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综观其一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讨袁护法,转战关中,坚守西安,出师北伐,回陕主政,被迫内战,直到呼吁抗战,张杨合作,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同其他许多人一样,经历了曲折、复杂的道路;但他也有不少超过前辈和同时代许多人的地方。
他特别伟大处,是1936年12月12日,同张学良将军联合一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日,反对内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他被迫辞职出国。回国后,过囚禁生活达十二年之久。1949年9月6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终年五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