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入宫前的婉容婉容,末代皇后。我国古代有数百皇后,但照相技术在19世纪下半叶才普及,所以也就咸丰、同治、光绪和溥仪的皇后赶上了照相时代。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只有末代皇后婉容留下了大量照片。慈禧也有不少照片,但她是当太后的晚期才开始拍照。所以真正留下照片的皇后,也就是光绪的皇后静芬和婉容皇后。此图是婉容进宫前拍的“送选照”,1922年,端庄秀美刚满16岁的婉容,被选入宫,成为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紫禁城逊清小朝廷)。
图2 婉容在骑自行车婉容入宫后,跟溥仪关系很好,生活幸福,懵懂的她还不知道未来等她的是各种心酸。她和溥仪都学会了骑自行车,经常在紫禁城里骑着玩。
图3 在紫禁城御花园里的婉容御花园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是园林建筑之精华。紫禁城虽然大,但整天在里面也会显得如笼中之鸟。御花园是紫禁城里唯一给人以自然乐趣的地方,尤其是在御花园假山上,可以眺望宫墙外。
图4 婉容和溥仪二人都显得很青涩,拍摄于婚后不久。婉容和溥仪结婚的情况,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里有所记述,婉容的当选并不是因为她的美丽与多才,而是在端康太妃的坚持下,溥仪才勉强选她的,溥仪本来选中的是文秀。结婚当晚,溥仪只看了看婉容,就匆匆回到了自己的住所,这也许预示了二人以后的矛盾重重。
图5 婉容和溥仪拍摄于紫禁城里,此时虽然溥仪在心里还是以为皇后是皇帝的附属品,任何事情都得听他的,但是在一些礼仪细节上也已经出现了不同于清朝咸丰及其以前的情况,比如这个照片,皇后坐着,溥仪站着,这在康雍乾时期绝对不会这样。
图6 婉容在御花园爬树婉容是活泼可爱的,这上树的照片很罕见,拍摄于御花园里。御花园里的树有的是明朝栽种的,几百年的历史,使得它们树干粗大茁壮。
图7 婉容在看书此照片拍摄于天津时期。婉容只在紫禁城里两年多点,1924年溥仪就被驱逐出了紫禁城。他们来到天津生活,在天津7年时间,是婉容的性格和人生发生变化的阶段。在这里她和溥仪的矛盾越来越大。
图8 天津时期的婉容婉容在天津几年后,已经看着非常成熟了。她经常跟溥仪一起会见一些来宾,这照片是婉容和一些来宾等合影。
图9 婉容和她的弟弟润麒在静园此照拍摄于婉容离开天津前。1932年1月,婉容在川岛芳子的诱骗下,由天津去东北与溥仪团聚,但此时的溥仪却成为听任日本关东军摆布的傀儡,从此她自己也落入陷阱。
图10 再次当上“皇后”后的婉容溥仪出了紫禁城后,“皇帝尊号”也没了,婉容其实就不算皇后了。1934年,溥仪当了伪满洲帝国皇帝,3月1日,婉容被册封为伪满洲帝国皇后,这是她第二次当皇后。但很快她被溥仪发现怀孕了,年底产下一女儿,夭折,婉容从此被打入冷宫十年。此照拍摄于1934年6月7日勤民楼前,此时她肯定已经有了身孕,距离被打入冷宫也不远了
《婉容遭遇厄运,祁继忠遭遇财运》
——毛竹很是蹊跷:溥仪x无能,婉容出轨祁继忠。他们两个的女儿被溥仪扔进火炉。婉容被打入冷宫。按理祁断忠犯下的是死罪。蹊跷的是祁断忠居然不但没被处刑,反而得400块大洋做为发家的启动资金。难道真的是日方代表中岛比多吉的建议下,双方最终以400大洋(相当于今天的200万元)达成了封口协议。 更蹊跷的是,祁断忠已经获得自由,婉容落难时却不见其去营救,2019年,祁家将一件曾流失的伪满皇宫文物——婉容的珐琅彩妆匣——以1.2亿元拍回并捐赠。捐赠仪式上,祁维疆表示:“这是我们对历史的交代。难道这就是对祁继忠家族对他们发财的源头人物婉容爱情的“真情回报”“痴情回馈” 想想让人伤心。婉容因为出轨祁继忠而被打入冷宫。失宠后抽大烟成瘾。最后死在监狱,尸体都无人收。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有一家人出面将婉容草席裹尸荒地。如此温婉美丽的皇后婉容若知祁建忠的“好下场”与“太无情”“太冷酷”“太绝情”,临终前可否咽下最后一口气。 在长春的民间有传闻称,祁不是寻找婉容荒冢,重新隆重下葬,为祁家的“祁家的财源”烧一柱香,供几束花,烧几串纸钱,居然祁家仅仅企图高价收购溥仪亲笔写给祁继忠的手谕,但遭到了文物保护部门的拒绝。 以下转载 禁忌中的侍卫,财富传奇的开端 1935年深冬,长春伪满皇宫的大红门缓缓开启,阵阵寒风夹带着雪花洒落在大地。一名年轻侍卫背着暗藏于棉衣下的400大洋银票,踏上了南下的火车,消失在风雪中。 月台上,几位同事低声交谈,风将他们的议论带到耳边:“拿了皇帝的遮羞钱,这辈子怕是没法抬头做人了……” 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曾因宫廷丑闻被历史唾弃的年轻侍卫,竟然凭借这笔钱,撬动了一个跨越世纪的财富传奇。 从紫禁城到长春的命运转折 1924年,17岁的祁继忠凭借出色的骑射技巧和满汉双语的能力,经过层层选拔,成功进入了紫禁城侍卫处。他的出色表现使得他很快成为溥仪的贴身侍卫。 在《清宫侍卫档》上,祁继忠的评价写着“机敏过人,尤擅察言观色”。这份天赋为他赢得了溥仪的信任,也为他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1931年,伪满洲国建立后,祁继忠随溥仪迁往长春。在这个傀儡政权的“宫廷”中,侍卫的职责由保护皇帝转变为监视和报告溥仪的一举一动。日籍顾问吉冈安直要求侍卫们每日上报溥仪的言行。 祁继忠曾在家书中提到:“如今当差,真如履薄冰。”在这种充满压抑与险恶的环境下,他与婉容的关系悄然发展。当婉容因心情抑郁而独自坐在西暖阁时,祁继忠递上了一杯热茶,成为了这段禁忌关系的开端。 据《伪满宫内府勤务日志》记载,在1933-1934年间,祁继忠的值班记录中出现了27次“夜巡西暖阁”的标记,这个地方正是婉容的居所。由于溥仪长期因健康问题而独自待在书房,这段禁忌的关系也获得了更多的空间。当关东军宪兵队向溥仪报告此事时,溥仪怒不可遏,他的手杖猛地击碎了玻璃茶几,发泄了心中的愤怒。 封口费背后的政治博弈 1935年,祁继忠的命运迎来了转折。那场秘密谈判长达六小时,溥仪的私人医生黄子正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溥仪最初暴怒,主张依照祖制对祁继忠处以极刑。但在日方代表中岛比多吉的建议下,双方最终以400大洋(相当于今天的200万元)达成了封口协议。 这一协议的背后藏着深刻的政治考量。处决祁继忠,不仅会暴露溥仪屈辱的皇权地位,还会加剧满洲国的内外压力。而用金钱封口,既能保护溥仪的颜面,又符合日方“维持满洲国面子”的需求。 祁继忠离开宫廷时,身上携带着由伪满洲国中央银行盖章的特别银票,这种特殊的票据免于流通审查。他回忆道:“当我走出宫门的那一刻,撕碎了腰牌,心中暗下誓言,此生再也不会踏入东北。”这张银票成为祁家后来的“第一桶金”,被精心装裱在檀木匣中,成为家族财富起源的象征。 北平地产的隐形巨鳄 1936年,祁继忠来到了北平,在前门大街开设了“继忠货栈”,他用200大洋盘下了三间临街铺面。通过在宫廷中培养的眼光,他迅速与古玩商马宝山、银号老板常子久等商圈人士建立了联系。 有一次,祁继忠在宴会上听到法国领事馆翻译提到,东交民巷可能会对外开放,他立刻决定抵押货栈,购买周边的十亩荒地。这一举措为他未来的财富积累打下了基础。 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时,祁继忠已经悄然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东城开设了“继忠车行”,经营进口自行车,西四牌楼开设了北平首家自助式粮店,而他最具价值的资产则是东单菜市场周围的三十多间铺面。 根据北平商会档案显示,1948年,他将核心资产转为黄金和美钞,并以“避免战火损毁”为由,成功保全了家族财富,为应对政权更替提供了保障。 三代人财富的传承与演绎 1950年,祁继忠的长子祁世昌带着20根金条南下香港,在九龙开设了“华北贸易公司”,通过内地急需西药和钢材的商机迅速积累了资本。改革开放后,祁继忠的孙子祁维疆回到北京,创办了第一家中外合资房地产公司,成功开发了东三环的首批外销公寓。 这个家族的财富传承紧跟时代步伐,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商业敏感性。 在1985年,北京工商档案中曾出现一份股权协议,显示祁家通过17家关联企业交叉持股的方式,将资产巧妙地隐藏在“集体所有制”外壳下,这一资本运作手段甚至领先了时代二十年,使得他们能够避开多次政策调整的冲击。 历史尘埃中的双重镜像 2019年,祁家将一件曾流失的伪满皇宫文物——婉容的珐琅彩妆匣——以1.2亿元拍回并捐赠。捐赠仪式上,祁维疆表示:“这是我们对历史的交代。”然而在长春的民间,另有传闻称,祁家曾企图高价收购溥仪亲笔写给祁继忠的手谕,但遭到了文物保护部门的拒绝。 故宫研究院的学者表示:“祁家的发迹史,恰恰是近代中国资本变迁的缩影。”从封建宫廷内的权钱交易,到乱世中的资本野蛮生长,再到全球化时代财富的迅速迭代,这个家族的故事犹如一部复杂的历史篇章,展现了资本与历史交织的无情轨迹。那些藏在老账本中的银元往来,地产契约上的化名签字,比任何小说都更加真实地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