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竹子乡愁>>巴山情结                       

一幅大巴山风景画
发表时间:2008/9/24 18:10:15     文章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3993
 
 
故乡博客一幅大巴山风情画
                           ----读女作家毛竹的新作《透明的分娩》


史简


  新世纪伊始,女作家毛竹(东方竹子)又推出了“透明女性系列丛书”的第四部:《透明的分娩》。 在这部洋洋二十余万字的作品中,她继承了前几部作品《透明的女性》、《透明的性感》、《透明的激情》中的写实特点和写作风格,在探索女性的过程中,对大巴山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等进行了深入细致,淋漓尽致的描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大巴山区的风情画:时而浓墨重彩,时而粗旷豪放,时而烟雨迷离,时而巧夺天工,时而细腻入微。读了之后,使我们有如临其境,置身其中之感。
  通过这个故事使我们看到了大巴山区那些不同于其它地区独有的风情习俗。这大概就是文学中的“这一个”吧。听说,著名作家莫言之所以看上了毛竹的这部作品,并给出不错的评价,就是因为这本书带着浓郁的乡土文化的色彩,是一幅大巴山的风情画。
  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毛和兴”老商号毛掌柜毛远稚的三女儿毛娩儿和众多求婚者的故事。
  主人公毛娩儿,在两个姐姐难产死后,成为众多求婚者追逐选择的对象。书中对一个一个求婚者历史背景的介绍、现实处境的展现、心理结构的解剖,使故事情节像无数条彩线那样多姿多色。而毛娩儿在追求真爱的过程中抻动这根,扯动那根,便生出了一些扑朔迷离的情节。随着一个个离奇情节的展开,我们的女作家毛竹便用她那支生花之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大巴山风情画。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画卷里,我们看到了大巴山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奇妙的生存环境。
  我们知道:不论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还是一幅成功的画卷,既当有粗旷豪迈的描绘,使人看后心驰神往、赞叹不已;又当有细致入微的雕琢,使人看后过目不忘,回味无穷。毛竹的这部作品,就将这两个特点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
  如对“毛和兴”老商号,毛竹是这样描写的:毛和兴老商号有两扇金丝楠木大门,门上“毛和兴”挂匾是浮雕在一个考究的桂木框子中,从门缝向里窥望,可看到堂屋,面积很大,里面有几根合抱粗的大柱子,一大间分隔成两片,中间有一个神龛,里面供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从堂屋向里看有四重门,而古树重重又增加了这种幽深感。用“庭院 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来形容一点不过分。只是这种山里的庭院依山而建,地势险峻,溪水淙淙,多的是野味儿:桂花树、栀子花、竹楼、板房、藤架、兽影。”
  毛竹简洁的几笔,使我们看到了只有大巴山才有的老商号。
  再请看下面的描写:“堂屋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一点,那就是阴森的角落中停有一副巨大的寿棺……,那寿棺三层儿,外面一层是棠楸木的,唐彩文绘;中间一层是檀木的,质地如钢;最里面一层是红木的,晶莹剔透。这是高滩街上最好的寿材,漆得里红外黑,几缕阳光照在上面明晃晃的,恍惚一个圣物。”
  这一段描写又可谓细致入 微,她重点描述了堂屋别具一格的物件:一口寿材。在堂屋里摆放着这样一个价值数万银元的寿材本身就突出了大巴山区商家的习俗。那么,为什么要把这样的东西放在堂屋里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毛竹是这样告诉我们的:“那棺材平时做生意时似乎是毛远稚的筹码,里面的粮食中放有收进与放出的金子银子,夹板中放有帐薄。”
  这时,读者才长嘘一口气,啊,原来是商家显示自己富有程度的一个筹码。我们说,这段描写不正是那种工笔画的精描细绘,文学作品中的精雕细刻吗? 又如描写大巴山区独具特色的民宅,毛竹这样写到:
  大巴深山的民居实际就是原始人的篝火用干打垒式土墙围了起来,上面放上可透烟的竹篱笆,再放上可透烟的大巴山天然石板--那些不规则石板看起来如同鱼鳞一般。大巴山人实际上等于长年生活在巨大的烟囱中。大巴民宅大多都没有院墙,只是一些房子,形成向河的半院。遇到了危险,大巴山蕈子寨山民只需在半院前搭半转平行的竹竿子……
  这是毛竹用粗旷的笔墨勾画出的大巴深山民居。
  如描写毛娩儿的二姐棋子生产,毛竹这样写道:
  “棋子临产前,毛和兴老商号掌柜子按大巴山风俗,为她准备了一条又高又长的凳子,以便棋子临产时爬上去生产。”“为保棋子平安生产,生产前,阮家接大巴山风俗,请巫师将产妇棋子的魂收装在魂瓶中。”“产妇生男孩就往娘家抱公鸡,生女孩就往娘家抱母鸡,产妇不幸死了就往娘家抱魂瓶。”
  “棋子难产,孩子生不下来,阮家只好召呼人把产妇用竹竿子架了,一下一下往下抖。”
  为避战乱回大巴山的留法名医梁自在,想冲进阮家大院去救产妇棋子,可是没有想到平时开放的半院,忽然有了“戒备森严”的院墙。原来,阮家人认为遇到了危险,几个口哨,就从密林中召来了成百上千条琴蛇--大巴山蕈子树上盘踞的一种毒蟒。琴蛇.盘在半院前搭起的半转平行的竹竿子上,形成了特殊的“竹篱笆”。这“竹篱笆”如同电网一般,令人观而生畏,望而却步。
  看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大巴深山女人的命运担忧。就种心情,就如看到毛竹笔下走在山道上的大巴山女人一 般:像这里的女人一结婚头上就缠有包头,下面小脚,头大脚轻,走在陡峭的山道上让人揪心。这些多是大巴山独有的。这样的描写又是多么形象、生动、细腻精致。

  这样的描写不是一幅工笔风情画吗?
  纵观全书,这一幅幅大巴山风情画,时而粗旷,时而细腻,让人看后目不暇接,而又美不胜收又感叹万千。
  试想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和气魄能有如此深刻的体验,和如此生动的描写吗?没有扎实的生活,没有细腻的观察能绘出如此情趣盎然,如此引人入胜的画图吗?作者毛竹生于大巴山区,尽管上学、工作,去了青海等地,但她始终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根基,她不辞艰辛地深入到这里探祖,她爬山越岭到这里来寻根。因为这里不光是她的出生之地还是她文学创作的源泉,在这里,她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这里,她挖掘了尘封的民情。又经过这个大才女的孕育,才像生下一个个婴儿一样,产生出了这一连串的女性系列作品。
  从中我们看到了她对这里一山一水的痴情。
  从中我们看到了她对这里一草一木的爱抚。

  使我们好像就生活在他们中间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患。
  总之,这如此众多生动而感人的描写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独具特色的景色,就像一幅幅大巴山的风情画是那么光彩夺目,是那么挥之不去。
  我们感谢作者的努力,她为我们描绘了大巴山的图景。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