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竹子专访>>感觉名人                       

啥叫有眼不识泰山?毛竹不识阎肃绝对叫。
发表时间:2018/3/23 9:11:05     文章来源:原创      文章作者:野美毛竹     浏览次数: 2429
 
 
啥叫有眼不识泰山?毛竹不识阎肃绝对叫。
毛竹现在反思,才感觉到:阎肃一人胜过百万大军!
当年毛竹获音乐界最高奖“星海杯"作曲奖,王付林给毛竹写信,从北京写到毛竹所在西宁的东郊中学数组,赞毛竹有作曲天才,生怕当数学老师的毛竹放弃音乐创作。王付林是外地第一个鼓励毛竹的音乐大师。第一个总是难道的。于是,毛竹第一次来北京,公主坟附近的海政文工团去拜访王付林。
到了海政文工团,有一个不起眼的老人坐在王付林办公桌对面,姿势是半趴在办公桌上。老人自我介绍:我是阎肃(后知阎肃是从空政来海政找王付林聊天)。很搞笑,毛竹那时觉得阎肃就是老人了。毛竹听阎肃口气,阎肃自认为自己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毛竹起身招呼,可是迷茫的眼神中漏露出对阎肃的无知。毛竹当时并不知阎肃是大名鼎鼎的词作“西游记”片头曲《敢问路在何方》《天竺少女》,我最喜欢的《绣红旗》《红梅赞》,比如我报社女职工们爱唱的《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那英的代表作之一《雾里看花》等。阎肃还创作过好几出颇有影响的京剧现代戏。比如京剧《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毛竹后来好像知道过阎肃,但从没有与自己在王付林老师那里见过的“老人”挂上钩。甚至听某人提起阎肃。毛竹心里奇怪,这个好像有点气的阎肃到底写过什么歌?这念头从脑海滑过,却从没有追究过。现在电脑搜索这么方便,但是毛竹从来没有在电脑上搜索作家阎肃。也就是说,毛竹后来也不知阎肃是大名鼎鼎的词作家。虽然毛竹从小就特喜欢《我爱祖国的蓝天》《江姐》《绣红旗》《红梅赞》《红灯照》《说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红灯照》《红色娘子军》(其曲子新凤霞的儿子吴欢说他的伯伯还是叔叔)、《红岩》等好听的歌。
记得我报女职工张某某,每一次唱歌都是《前门情思大碗茶》。
记得我上初中时,学校宣传队出节目,我们四个小姑娘领舞: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记得我上大学时,我班这些百分之七八十考上重点大学与名牌大学又成落魄凤凰相聚的大学生整天忙读书,有一天,大家终于开一个晚会,大家非要毛竹给大家唱歌。从来唱歌都喜欢孤芳自赏的毛竹不得不站起身来给大家唱歌,唱的就是《绣红旗》。唱得过程中同学们叫好声一片。有一个清高到考到青华大学屈就青海民族大学的男生也跟着大家喊:“唱得好!”“唱得太好!”现在想起来毛竹仍很惊奇,因为这个清高男生从走进大学到那会儿,从来都是对毛竹不屑一顾的。更生气的是,此清高男生与其它女生在一起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可是只要毛竹一过去,清高男生或是不说话了,或是转身就走,或是说出几句风凉话。这让毛竹十分不解。这让毛竹变得更多愁善感。这次这位清高男生居然这么大声喊毛竹“唱得好!”“唱得太好!”
而那时去闯深圳,感觉自己想青海不能坚持时就会一遍遍唱《天竺少女》,有时甚至一遍遍跳起来。这个细节被我写进小说《透明的性感》(--少女圣经)中。只是如此喜欢这首歌,知道这歌是李玲玉唱的,却不知道是阎肃词许镜清曲。
...........................
只是我从来没有追究过这此好听的歌曲是谁写的歌词。
原来阎肃的歌早已经与毛竹的青春与生命纠缠在一起根本难舍难分。只是毛竹从来没有深想过,这些与自己溶合纠缠这么深的歌词是谁写的?更没有想过,这么多好听的歌曲怎么都是阎肃作词。
直到最近阎肃逝世,毛竹才知道这些好歌是阎肃作品,想回访阎肃为时已晚。
那时的毛竹光知道王付林是《妈妈的吻》等好歌的作词。并不知道,王付林相对阎肃只是后起的大家。且来自保定。
现在,斯人已去,再想表达对阎肃的敬佩已经成为一种永远的不可能。
毛竹的脑海中唯留,阎肃知道毛竹,毛竹不知道阎肃。这是多大的落差!阎肃老师只记得刚获第一次全国奖的小毛竹。而毛竹却不知道,自己深爱的好多歌,甚至让毛竹的父辈与毛竹辈“迷失”这么多年的好歌就是眼前这位不起眼的“老人”。毛竹父辈的离家出走百多位美少年,被部队一次一闪大浪淘沙,回到大巴山多少亲人已经灰飞烟灭,他们脑子里回响的就是这此与阎肃有关的优美绝伦的歌曲吗?
特别是阎肃自我介绍完自己,看到毛竹一脸茫然,大作词家阎肃脸上掠过的那一抹滚动沙尘暴,骨子里涌动出的一抹涌动的沧桑。

毛竹不知阎肃,中国还有几人知道阎肃?毛竹这类喜欢音乐甚至甚过喜欢吃饭的所谓的“探秘中国原创人才”的作家加记者不知道阎肃,中国还有几人愿意知道阎肃?中国还有几人能够知道阎肃。除了几位想出名找好歌的歌手,除了几位想拍好电影的导演,除了几位想把活动办出彩的组织者,除了几位想升官的拿政绩的作词家们的上级领导。而作词家写一首歌只能卖一次,后来都不值多少钱,那时更不值多少钱。而那时的歌手唱阎肃的歌估计也挣不了多少钱,何况阎肃。更有这些歌再好听,再进入我们这一代人生命,可都是在原创并不值钱的奉献时代。这个时代只对歌手关注对原创者根本不关注,难道这些无识力的人还包括了毛竹本人?虽然毛竹“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的主旨就是关注中国原创人才,可居然犯下过这么大的疏忽。原来毛竹也不过是“叶公好龙”,关键不是被龙吓住了,而是有眼不识“泰山“。
这怎么行!这让毛竹怎么才能不自责?这样毛生怎么才能不感叹?最关键的是,阎肃斯人已逝毛竹已经没有弥补的机会了。每当回想此事,越过岁月风尘,毛竹感觉阎肃大作词家脸上滚过的那一抹落寞穿云破雨地重现,毛竹的心里便是那漫无边际的伤感。

欣之助:“能不能别写他宠我一辈子”
来源:文艺报 2018-02-26
欣之助:“能不能别写他宠我一辈子”
阎肃和夫人李文辉


阎肃是文艺界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位福星——2016年,追忆他的文字,让我第一次拿到了重庆新闻奖。事实上,采访时他已深度昏迷,所有讯息都来自空政文工团的安排。然而,新闻不是文学游戏,没能亲自对话当事人取得第一手材料,是我永远的遗憾。
李文辉奶奶的到来终于让我释然。81岁的她是阎肃相伴55年的忠诚战友与亲密爱人。我却很意外,这次回重庆,竟是她婚后头一回。复杂年代往事纷纭,一些故事不足为外人道,她全都说了出来。当然,写出来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聊了三个多小时,还原一段绵延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老太太思维清晰,娓娓道来,很多细节美得像电影。后来我把稿子传给她过目,她有些不好意思:能不能别写他宠我一辈子,好像我爱撒娇似的。你看,多可爱的老太太。
李文辉说,这是阎老走后两年,她第一次对媒体说这么多。这份信任,也是我热爱这份工作的根本。
川剧《江姐》
“多希望能跟老阎一起看啊,他一定也会非常满意,大加赞扬。”
2018年1月11日,山城寒意弥漫,81岁的李文辉走下抵渝的航班,内心百味杂陈。她没想到,第一次回到老伴阎肃的故乡,竟是婚后50多年。
时间飞快,距离剧作家阎肃老人离开,转眼快两年了。
受困于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病痛,李文辉不喜欢长途旅行。但这次重庆之行意义不一般,因为第二天,改编自阎肃同名剧本的新版川剧《江姐》,要在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首演。
“这是老阎的故乡,也是江姐故事发生的地方,我应该来看看。”李文辉说,温柔慈祥的声音里有几分哽咽。
川剧《江姐》首演当晚,川剧院近千个座位全满。领衔的是川剧领军人物、“三度梅”艺术家沈铁梅,同台还有孙勇波、胡瑜斌两位梅花奖得主,毫无疑问,这部戏代表着当代川剧的顶级阵容。
高朋满座。不少业内专家都来了,戏迷们更是满怀期待。李文辉静静地坐在剧场中央,思绪澎湃。
“老阎总说川剧好听好看,我却兴趣不大。”对李文辉来说,尽管《江姐》早已烂熟于胸,但生平第一次坐在川剧院看戏依然有些没底,“我知道铁梅很优秀,也很好奇她会怎样去演绎。”
灯光暗下,大幕拉开,朝天门城墙、码头搬运工、炒米糖开水、新华日报……舞台上的元素组成了李文辉熟悉的《江姐》里的场景,也是阎肃魂萦梦牵的老重庆,“这些场面老阎讲过很多遍。”李文辉说,等到铁梅登场亮嗓,她放下心来,“这个江姐,就是她了。”
高亢泼辣的唱腔让她深为震撼,“真是耳目一新,铁梅的处理很新鲜,真不愧是好演员,声音条件没得挑,扮相美得让我意外,人物肯定是立住了,尤其是绣红旗的创意很颠覆,但我是川剧外行,除了真心叫好,别的也说不上来。”
言及此,李文辉叹口气,“多希望能跟老阎一起看啊,他一定也会非常满意,大加赞扬。他总是对一切新鲜事物、美好事物都很喜欢。”
蜜月礼物
他很自信地说:“你放心吧,跟那个不一样。”后来我就成了第一个读到《江姐》的人。
1964年,歌剧《江姐》公演引发轰动,年轻的阎肃一举成名,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此后几十年,李文辉与老伴一起见证了《江姐》红遍大江南北,她也是第一个读到剧本的人。
“1961年《红岩》出版,我们也在那年结婚,起初他在北京,我在锦州,虽然异地,却也甜蜜。”李文辉是医生,热爱文艺,早前恋爱时便跟阎肃鸿雁传书,她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阎肃飞扬的文采并为之折服,不顾家里反对与他结了连理。
《红岩》问世引发热潮,分居两地的年轻夫妻也买来看。一封封书信里除了嘘寒问暖,还有对作品的读后感,“他看了不止20遍,边看边流泪,很多情节倒背如流。”李文辉说。
“他告诉我,《红岩》讲的正是他的家乡重庆,创作《江姐》的愿望也就此萌生。”起初李文辉还有些质疑,“我说剧本《在烈火中永生》已经很精彩了,你还能怎么创新呢?他很自信地说:‘你放心吧,跟那个不一样。’后来我就成了第一个读到《江姐》的人。”
写作是在锦州完成的。婚后快一年,阎肃总算请到婚假去探望妻子。
“写作准备很充分,但一开始他也不知道怎么下笔,他说,‘我去你那里吧,最安静的地方适合创作,你也给点灵感’。”李文辉原本期待甜甜蜜蜜地度过与丈夫婚后的首次团聚,谁料到,宿舍成了阎肃的创作室。
“我白天去医院上班,他说,你平时不要管我,给我送饭就好,就这样整天关在屋里写作,我中午和晚上下班都打饭回去,吃饭时他就跟我讲写了什么,常常激动得手舞足蹈。”
有了妻子的陪伴,阎肃下笔如有神,假期原本一个月,写到第17天的晚上,初稿已基本完成。“他给我看,我也挺激动的,哪想到他接着就问我,提前写完了提前走行不行?”李文辉苦笑道,“这个人啊真是一根筋,也不怕我不高兴,但那时我们都讲奉献嘛,我理解他是太满意这剧本了,渴望回京第一时间进行创作。我们的蜜月就这样结束了。”
回重庆
这次我提前一天来重庆,就是想看看老阎以前生活过的地方。
1961年结婚,2016年阎肃去世,两人长达55年的婚姻里,李文辉始终被老伴的“憨劲儿”感动着。
“刚开始处对象,我俩一个东北一个北京,交流全靠书信。当时只觉得他文笔很美,幻想着文如其人。等一见面,才发觉反差挺大。他个头矮、相貌平、背不直、衣不鲜,穿着城里人很少穿的线袜子,还把旧军裤套在里面当衬裤。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
谁会想到,文采了得的阎肃却连根黄瓜都不会买,家务全靠李文辉操持。相守一辈子,阎肃处处宠着妻子,遇到分歧都谦让,只有一件事,阎肃一定要坚持按自己的意思办。
“他宁愿苦自己,也要最大程度接济重庆的家人。”李文辉回忆,起初大家日子都很苦,“津贴是5块钱的时候4块钱寄回重庆,后来涨到70块了他就寄回60,再后来90多的时候就给70……我们自己过日子也不宽裕,但也慢慢理解了他对家人的心情。”
年轻时家里困难,忙着工作和带小孩,年纪大了又身体不好,李文辉一直没能跟着阎肃回一趟重庆,这是她永远的遗憾。
“这次我提前一天来重庆,就是想看看老阎以前生活过的地方。”李文辉去了沙坪坝,在南开校友会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很多1949年前后的资料,记录了青年阎肃在解放前后的活动。
她把资料带回酒店,一个人慢慢看到很晚,难以入眠,闭上眼,脑子里都是记忆里那个风华正茂的青年……
“说好一辈子牵手的老头子,怎么就丢下我先走了呢?”李文辉流下泪来。
斯人已去,北京某空军干休所那间宅子里,李文辉跟女儿阎茹和一对外孙一起生活。
“老阎的书房还保留着原样,只是前不久放了些他最喜欢的武侠小说进去。”李文辉说,自己每天忙着从各个渠道搜集整理阎肃作品,“陆续找到不少他的手稿,我亲自辨认并录入电脑,虽然眼睛越来越不好了。”但她信念无比坚定,“老阎常说,‘我们家顶梁柱,就是我老伴儿,只有你那么坚强,那么智慧’,他留下的是国家的财富啊,再难我也要全力以赴。” (作者系《重庆日报》记者)


手 记
“随你奔波这久,也算是五彩人生。咽下了千杯喜,百盅泪,万盏情,仍留得,一颗心,七分月,三更梦,淡定从容伴君行。缘分早注定,心海已相通……记得年年定情夜,香缥缈,月朦胧。”
采访快结束时,李文辉默念出了这首《伴君行》,脸上的神情是无限的追思,亦有几分甜蜜的追忆。
这是2011年金婚纪念日,阎肃对她的告白,也成了李文辉一段最柔软的回忆。
2015年11月,我受空政文工团邀请进京采访阎肃事迹。那几日,北京的天总是灰沉沉的,阎老深度昏迷已久,李文辉守在老伴儿身边陪他最后一程,采访主要通过他的儿子、战友和同事展开。两年快过去了,第一次,李文辉对媒体敞开了心扉。
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内心强大的老人,染成黑色的头发纹丝不乱,镜片后的双眼清澈有神,谈话逻辑清晰,声音温柔却有力。一位艺术家要成功不是偶然的,除了天赋、勤奋和刻苦外,往往还得有一位优秀伴侣。
她不是聚光灯下的那个人,但她站在灯光之外的身影一样那么高大,令人肃然起敬。


马健翎:从延安走出的戏剧家
2018年02月23日13:34 来源:文艺报 何玉人
欣之助:“能不能别写他宠我一辈子”
梅兰芳(左)与马健翎


马健翎这位从延安走出的戏剧家,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以秦腔等剧种的形式创作了多部现实题材戏曲作品,确立了戏曲现代戏的历史地位,为中国戏曲翻开了新的一页。马健翎和他领导的民众剧团为戏曲现代戏竖起了一面旗帜,立下了一座丰碑,奠定了厚重的基础。从此,开始了戏曲现代戏的历史新纪元。
马健翎自觉地把戏曲的美学传统和表现手法运用于现代戏,创作、导演和演出了多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作品,成就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崭新艺术形式。自马健翎和他领导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开始,戏曲现代戏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表现手法都有了新发展。
马健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到北京大学求学,1937年,马健翎回到陕北,参加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开始了戏曲改革探索之旅。他深入地探索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探索传统戏曲的艺术规律,将传统表现手法与时代生活结合。特别是延安革命根据地火热的生活场面带给他全新的生活感受,从而确立和坚定了自己的世界观、艺术观及思想的新境界。据统计,马健翎先后创作、改编了50多部作品,其中创作剧目几乎都是现代戏,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智慧和创新才能。
从1938年开始到1947年,10年间马健翎先后创作了多部现代戏作品,成为戏曲史上第一位以成熟的戏曲现代戏作品而享誉剧坛的剧作家。马健翎创作的第一部现代戏是秦腔现代戏《一条路》,此后陆续创作了秦腔《查路条》《三岔口》《干到底》《保卫和平》《中国魂》;眉户剧《两家亲》《十二把镰刀》《大家喜欢》和《一家人》等。秦腔《血泪仇》《穷人恨》是马健翎的代表作。前者写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中国农民的血泪仇恨,热情歌颂了在共产党领导下边区的民主建设、团结奋进。后者写人民群众自动组织武装起来,反抗地主压迫、配合人民解放军争取翻身解放。这两部作品分别创作于1943年和1947年,一直演出到全国解放以后,几乎演遍了各根据地和解放区所有的部队和机关、学校。当时,所有的剧团、文工团队、演出单位,几乎都排练过演出过。这对于激励人民,启发群众革命斗志,鼓舞战士们英勇杀敌,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此外,马健翎创作演出的戏曲现代戏还有秦腔《好男儿》《拿台刘》《小精怪》《抓破脸》《两块钱》《近视眼张三》《两兄弟》《小放牛》《吴牛回家》,话剧《白胡子老头》等。马健翎除创作了多部现代戏之外,还改编了多部传统戏曲,这些作品都曾经起到了宣传群众、鼓舞群众的积极作用。对此,毛泽东高度肯定了马健翎及其秦腔在这个时期的历史作用,说:“秦腔是对革命有功的”。
其实,当时陕甘宁边区还有许多剧团和演出单位,如延安人民抗日剧社、陕北锄头剧社、西北战地服务团、抗日军政大学文工团、中国文协戏剧组、陕北公学等,都先后演出了多部舞台剧等。但是,除《十二把镰刀之外》《夫妻识字》等少数几部外,大多都没有流传下来。原因是一方面抗战初期,延安的演剧活动始终与根据地群众的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紧紧相连,很多演出是活报剧、话剧或者秧歌剧的形式。在用戏曲艺术的形式宣传抗战、组织人民、团结人民时上面提到的那些演出单位,还没有真正找到足以令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柯仲平在谈到马健翎的戏曲创作时说:“群众所以欢迎这些戏,当然首先在于它的崭新的内容,反映了群众抗日的情绪和要求革命的思想,但同时也因为它的形式,适应了群众的审美需要,包括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模式。”这个传统模式就是马健翎很好地掌握了戏曲艺术的美学特点和审美形式,正是马健翎对现代戏从内容到形式的开创性贡献,奠定了马健翎作为戏曲现代戏开创者的不朽历史地位。
与马健翎同时期,也就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各革命根据地,一些苏维埃剧团根据苏区的现实生活和战斗故事编演了许多以打土豪分田地,拥护红军、参加红军、破除迷信、积极抗日为内容的剧目。此外,福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河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以及湖南、湖北、陕西、广西等地都创作演出了许多现代戏,早期的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探索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从部队到地方对编演现代戏都十分重视。因为现代戏所反映的题材,是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中的重大社会现实,用戏曲的形式反映这样的题材,完全是艺术顺应时代、顺应历史和生活的必然。这时刚刚起步的现代戏,为了急于表现当时的社会危难,急于为革命为战争服务,在艺术上还十分简单、直白和稚嫩,甚至出现了将抗击敌人的斗争生硬地套用在传统旧形式中的做法。但是,就在这可贵的探索中,为后来现代戏的服装、化妆、道具、程式运用、动作技巧等留下了重要的经验。
于此,这一时期马健翎的戏曲现代戏创作显得尤为令人瞩目,他用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从戏剧结构、音乐唱腔设计、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多方面为戏曲现代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创作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画卷,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建立了中国戏曲历史发展的新坐标,由此奠定了其作为中国戏曲现代戏拓荒者的重要地位。
今天,当我们在梳理、研究马健翎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以及对戏曲现代戏所做的开创性的历史贡献时,会有很多的感悟和启示。马健翎用戏曲艺术的形式,客观生动的记载和反映了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现实生活,同时,也是轰轰烈烈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时代环境造就了马健翎。1938年开始,马健翎的现代戏作品无不与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紧紧相联系,无不反映出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这块红土地上所发生的故事。这些作品构成了一部革命战争时期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雄壮的历史画卷,构成了人民对国家独立、民主自由、生活幸福想往的长歌,是戏曲艺术在这个时期史诗性的杰作。同时,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革命的、特殊的生存背景,汹涌澎湃的火热生活和人文环境又成就了马健翎,使其成为当代中国戏曲史上当之无愧的一座丰碑。
20世纪40年代初,“由于抗战形势的发展陕甘宁边区受到了重大威胁,随时有进入战争的可能。”党中央号召文艺工作者“到部队去,到地方民兵队伍里去,开展‘文化入伍’运动,使笔杆子与枪杆子结合起来”。马健翎与民众剧团始终自觉地置身于民众之中,演出的现代戏十分接地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把舞台建立在乡村、民众中间,“民众剧团每到一地演出后,群众总是恋恋不舍地把剧团送得很远,还送给很多慰劳品。要找我们剧团,你们只要顺着有鸡蛋壳、花生皮、红枣、核桃的道路走,就可以找到。”周扬在评价马健翎的《血泪仇》时说:它“在抗日民族战争时期尖锐地提出了阶级斗争的主题,赋予这个主题以强烈的浪漫色彩,同时选择了群众所熟悉的所容易接受的形式。”这个戏演出后影响很大,在许多地方演出时“响亮激愤的口号声不绝”,对鼓舞士气、团结民众起了很大的作用。1943年秋,毛泽东在枣园接见了马健翎,对马健翎和民众剧团给予肯定,说:“你们是苏区的文艺先驱……是深受观众欢迎的播种队,走到哪里就将抗日的种子撒播到哪里。”“马髯公(马健翎)坚持文艺和群众相结合,走大众化的道路,深入根据地,大写根据地,连续创作和演出了《一条路》《查路条》《好男儿》等剧目,每到一地,一演就到天亮。”并高度赞扬马健翎的创作和民众剧团的演出“既是大众性的,又是艺术性的,体现了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不仅如此,马健翎和民众剧团坚持“文化入伍”和“文化下乡”,不仅有力的促进了民众的抗战情绪,提高了民众保家卫国的热情,同时,也是戏曲现代戏的历史性“彩排”和实践过程。1944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文教大会,授予马健翎“特等奖状”和“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陕甘宁边区当时有很多演出团体,马健翎与民众剧团为什么能在众多的艺术团体中脱颖而出,得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的肯定。是马健翎用戏曲现代戏的形式既宣传了当时的政治主题,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也是他们坚持走民族化、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结果。同时,马健翎的现代戏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为戏曲现代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经验。如今,戏曲现代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剧作家都勇于现代戏的创作实践,他们和马健翎一样,赋予传统的戏曲艺术以崭新的生活内容,用传统戏曲的技巧、手法,讴歌时代,讴歌新生活,讲中国故事,替人民述怀,出精品力作,以此确立了剧作家与剧团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当然,马健翎对戏曲艺术的贡献,以及他在中国戏曲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并不完全来自于他对戏曲现代戏的开拓性贡献,同时也来自他创作和整理改编的多部传统戏。马健翎先后创作改编了20多部传统戏,如《谢瑶环》《游西湖》《赵氏孤儿》等。其中很多作品至今仍在演出和被移植演出。可见,马健翎是从延安时期就开始了对中国戏曲现代化转型的探索,时至今日,他的探索实践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链接:


阎肃(1930年5月9日—2016年2月12日),原名阎志扬,河北保定人,毕业于重庆大学。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音协委员。空政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区正职的生活待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南军区文工团分队长,空军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歌舞剧团创作员,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阎肃的成名作歌剧是《江姐》,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了轰动,一举成名。阎肃也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创作的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1964年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阎肃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政双拥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公安部春节晚会等大型晚会的总体设计、策划、撰稿。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5年12月,入围“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候选人。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2016年2月,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2016年2月18日上午,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2016-02-19
阎肃:数千人八宝山送别阎老 齐唱《敢问路在何方》
18日上午,老艺术家阎肃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一号院大礼堂举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送别。[详细]
2016-02-12
阎肃:著名艺术家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86岁来源:sina.com

中文名:阎肃 别名:阎志扬
出生地:河北保定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30年5月9日 去世年月:2016年2月12日
职业:剧作家词作家 毕业院校:重庆大学
代表作品:歌曲
说唱脸谱
前门情思大碗茶
雾里看花
我爱祖国的蓝天
红梅赞
绣红旗
敢问路在何方
长城长
故乡是北京
旗帜颂
风雨同舟
我的家园
五洲人民齐欢笑
军营男子汉
军营春秋
天职
春来沙家兵
你好吗
一路阳光
光荣颂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五星邀五环
雾里看花
唱脸谱
北京的桥
彩虹
谁在长空吹玉笛
亲亲的茉莉花
万事如意
我就是天空
断桥
别姬
警徽在闪烁
梦在长天
黄河黄
福娃
剧现代戏《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




1930年(民国十九年),阎肃生于河北保定。10岁时跟随父母亲到重庆生活,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中学,毕业后阎肃在重庆大学读工商管理系。解放时阎肃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团西南工作委员会要办一个青年艺术工作队,青年团决定调他去艺术工作队工作,在没有读完大学的情况下,阎肃离开了学校。
1950年,阎肃正式调到在工作队基础上成立的西南青年文工团,在团里任演员、分队长,开始是当演员、合唱队员、跳舞、乐队剧务、导演。在业余时间他还搞点创作,写点儿曲艺、戏剧、活报剧,后来就调去担任创作员,做专职创作。阎肃参加过土改、抗美援朝,慰问老根据地,慰问苏军,慰问越南人民军。
1953年,阎肃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调到西南军区文工团(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前身)任分队长,后任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空军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歌舞剧团创作员。
1955年,阎肃调入空政文工团,任职空政原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区正职的生活待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58年6月,阎肃成为空政歌舞团分队长。
1959年春节后,阎肃在空军航空兵某部锻炼时创作了《我爱祖国的蓝天》。
1959年8月,阎肃成为空政文工团创作员。
1964年,公演歌剧《江姐》时引起轰动,阎肃一举成名,并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20世纪80年代后,阎肃在电视台协助策划了很多次春节晚会和一些大型晚会,除了春节晚会,还有公安部晚会、总政全国双拥晚会、“315”晚会等等。
后来的时间阎肃涉足影视界,为电影、电视剧配音,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西游记”里,一曲《敢问路在何方》使他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轻快的乐曲成为那时最为流行的歌曲。从此,阎肃创作了许许多多被人们传唱的歌词,比如《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等等。歌曲《说唱脸谱》、《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等阎肃还创作过好几出颇有影响的京剧现代戏。比如京剧《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
1986年,阎肃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阎肃在沈阳空军瓦房店场站采风时创作了《军营男子汉》。
1998年,阎肃前往抗洪一线,参与组织《我们万众一心》、《携手筑长城》、《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等大型抗洪赈灾义演募捐晚会。
2008年,阎肃请缨抗震救灾被拒后,他通过电视,看到空降兵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5000米高空跳伞营救灾区人民的事迹报道后,连夜创作歌曲《云霄天兵》。
2010年,他80岁,空政文工团下基层巡演,为“保护”阎老,没把他列入名单。他急了:我的腿虽然不能蹲,但还可以走,带上一个座便器,我哪里都能去。
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12个大字敬挽这位德艺双馨的老人: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他给世人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1]
阎肃 - 主要作品
文艺作品
歌曲《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爱祖国的蓝天》、《北京的桥》、《长城长》、《雾里看花》、《苏州姑娘》、《军营男子汉》、《故乡是北京》、《唱脸谱》、《五星邀五环》、《军营男子汉》、《长城长》、《风雨同舟》、《连队里过大年》、《天职》、《打赢歌》、《团结就是力量》、《打靶归来》、《当兵的人》、《小白杨》、《说句心里话》、《边关军魂》、《我爱祖国的蓝天》、《雪域风云》、《梦里水乡》等。
歌剧 《江姐》、《党的女儿》、《特区回旋曲》、《忆娘》、《胶东三菊》、《刘四姐》等
京剧 《红岩》、《红色娘子军》、《年年有余》、《夜度》、《敌后武工队》、《红灯照》等。
文艺晚会
80年代后,阎肃在电视台协助策划了很多次春节晚会和一些大型晚会,除了春节晚会,还有公安部晚会、总政全国双拥晚会、“315”晚会等,以及《祖国颂》、《回归颂》、《长征颂》、《小平您好》、《为了正义与和平》、《八一军旗红》、《我们万众一心》、《我爱你中国》等节目的总体设计、策划、撰稿。
阎肃担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的首席策划和首席顾问。
阎肃
阎肃图册


担任评委
阎肃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及江西电视台“中国红歌会”等大型赛事的评委工作;
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音乐作品歌曲评委;
2010年,担任上海世博会会歌评委;
2011年,担任《我要上春晚》评委;
2011年,担任《国庆七天乐》评委;
2012年,担任《星光大道》2011年度决赛评委;
2015年,担任《歌从黄河来》年度总决赛评委;
第三届至第十五届《CCTV青年歌手大赛》评委。
央视创作
1984年,担任北京电视台《游迷宫》编剧;阎肃
阎肃图册


1985年,为中央电视台专题晚会《新春乐》撰稿;
1986年,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撰稿;
1986年,为北京台"五一"晚会《劳动者之歌》撰稿;
1987年,为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春节联欢晚会《齐天乐》撰稿并获第二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节目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及一系列插曲歌词创作;
1988年,为中央电视台《张明敏的歌》撰稿,获第二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
1988年,为北京台《献给劳动者》晚会和《仲夏夜化妆晚会》撰稿;
1988年,为北京电视台《八八岁末大联欢》撰稿;
1989年,为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难忘的1988》撰稿,获第三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
1989年,为北京电视台《中外新星大联欢》撰稿;
1989年,为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我爱你,中国》撰稿;
1990年,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撰稿等。
阎肃 - 社会活动
座谈会
阎肃
阎肃图册
在2014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在发言时称“我称得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到现在依然在心里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那些歌。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所以,我们心中常念叨的就是6个字:‘正能量、接地气’,在部队来说就是有兵味战味!”
听过阎肃的发言后,习近平说:“我赞同阎肃同志的风花雪月。”全场响起会心的笑声。习近平接着说:“这是强军的风花雪月,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特别赞同。”
担任职务
时间 职务
1950年9月 西南青年文工团团员
1953年6月
西南军区文工团分队长
1955年5月
空政文工团分队长
1958年6月
空政歌舞团分队长
1959年8月
空政文工团创作员
1978年10月
空政歌舞团编导组组长
1983年11月
空政歌舞团创作员
1986年3月
空政文工团创作员
1989年3月
评任一级编剧
1993年12月
调整为技术三级
1995年9月
晋升为文职一级
1997年6月
空政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
1997年12月
调整为技术二级
2001年10月
暂缓退休
2001年12月
调整为技术一级
2004年6月
空政原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
2008年9月
晋升为文职特级
2010年 任河北传媒学院客座教授
阎肃 - 所获荣誉
获奖记录
作品
2007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变脸》 (获奖)
2002 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爱作品一等奖 《连队里过大年》 (获奖)
1997 军旅电视歌曲金奖 《天职》 (获奖)
1995 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 《雾里看花》 (获奖)
1995 “上海之歌”征歌活动中荣获群众最喜爱的及专家评定的双一等奖 《东海明珠》 (获奖)
1995 “九十年代战士最喜爱的军旅歌曲特别奖” 《长城长》 (获奖)
1995 春节联欢晚会征歌一等奖 《万事如意》 (获奖)
1994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桂林是我家》 (获奖)
1992 文华大奖与文化编剧奖 《党的女儿》 (获奖)
1992 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及中央电视台“全军军旅歌曲电视大奖赛”金奖 《我就是天空》 (获奖)
19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红灯照》 (获奖)
19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忆娘》 (获奖)
1977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奖 《江姐》 (获奖)
1964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 《我爱祖国的蓝天》 (获奖)
1964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 《下四川》 (获奖)
立功受奖
1996年11月,荣获中国流行歌坛10年成就奖;
1997年3月,中央军委记二等功;
1999年10月,首都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筹委会记三等功;另1958年、1987年、1993年分别荣立三等功;
2001年7月,被评为空军优秀共产党员;
2002年3月,荣获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首都精神文明奖”;
2003年8月,被空军政治部表彰为“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
荣誉
1999年2月,获中央电视台为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总体设计颁发之荣誉证书;
阎肃
阎肃图册


2007年10月,在第八届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大型文艺晚会上,兴化市领导向阎肃颁发证书,授予他兴化“荣誉市民”称号;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阎肃的先进事迹;
2015年12月24日,阎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5年12月,入围“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6年2月,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阎肃 - 人物评价
阎肃
阎肃图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阎肃同志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60多年勇攀艺术高峰,80多岁依然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为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不愧为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晓光:“他善于选择平凡的视角,用平凡的语言,塑造出了不平凡的意境,讲出了不平凡的话,揭示了不平凡的思想哲理,抒发出了不平凡的情感。”
国务院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党委书记董伟:“阎肃老师与我们祖国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民的喜怒哀乐,以及整个时代的脉络同频共振,履行着一位人民的歌者,时代发展的见证人的神圣职责。”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曾庆淮:“阎老的作品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一条红线,他的作品不是刻意的政治拔高,他流淌着党和军队的血,作品中始终是一颗红心高高照耀着他所热爱的观众、听众,不管是写人、写物、写景、写情,都是充满了他的红心。”
总政歌剧团原团长、著名作曲家王祖皆:“跟阎肃合作是一种艺术享受,他的作品有内涵,文辞修养高,能刺激我们作曲人的激情,点燃我们的激情,使我们写出的东西能打动别人。”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朱彤:“阎肃老师的确是一位领导喜欢、观众喜欢、合作者喜欢的艺术家。他有‘三个善于’,即善于领会、提炼我们党的宣传方针政策,善于启发和团结合作者(导演、演员等),善于表达和传递这种艺术思想给观众。”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阎老是位可敬可爱朝气蓬勃的艺术界老前辈。他是文艺界的骄傲,他为新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阎肃 - 创作故事
《我爱祖国的蓝天》阎肃
阎肃图册
1959年春节一过,阎肃来到空军航空兵某部当兵锻炼。在与飞行员长达一年的朝夕相处中,他学会了擦飞机、充氧、充冷、充气、加油,分解轮胎、钻飞机进气道,体会着飞行员对飞机、对祖国领空的感情。有一天傍晚,别人的飞机都回来了,而阎肃他们机组的一架飞机却还没回来,大家全都直勾勾瞪着天边的晚霞。阎肃心里一动:“地上的他和天上的他,心都在天上。对,我们都爱这片蓝天。”当晚,阎肃就把激情和感动倾注进了《我爱祖国的蓝天》的歌词。作曲家羊鸣谱曲,用了过去不常用的三拍子,“飞一般的感觉”和阎肃的设想不谋而合——“我写的时候,就想象着自己正在飞翔,歌词的韵律也是三拍子。”
《军营男子汉》
1986年,阎肃来到沈阳空军瓦房店场站采风。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战士们对他掏出了心里话:“常常觉得憋屈。”原来,当时社会上常把当兵的叫做“傻大兵”。“我们怎么傻了?需要有人让座了,谁摔了病了,哪里闹灾荒了,这时候大家都想起我们,把我们说成最可爱的人。可平常呢?‘傻大兵’,谁叫你没钱,谁叫你太普通。唉,真是来气!”阎肃顿时感觉到了责任:“我必须要为战友们撑撑腰、壮壮气。”一首《军营男子汉》很快脱手:“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去打仗,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我才扛起了枪。失掉多少发财的机会丢掉许多梦想,扔掉一堆时髦的打扮换来这套军装。我本来可能成为明星到处鲜花鼓掌,也许能当经理和厂长谁知跑来站岗,但是我可绝不会后悔心里非常明亮,倘若国家没有了我们那才不可想象。真正的标准男子汉大多军营成长,不信你看世界的名人好多穿过军装,天高地广经受些风浪我们百炼成钢……”很快,这首歌在全军火了起来。
  本文作者毛竹简介:毛竹,又名东方竹子、竹子、东方散人、苇子、巴女、佚名等。生于大巴山区,长于青藏高原。大学本科,理学士(数学)。中国首位原生态写作开创者。曾任青海经济报社记者,又任中国石油报记者。现为中国石油常务理事。正高级职称。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北分会、青海分会会员。作家在线、互动百科诸多网站的“女作家形象大使”及重点推荐女作家。文坛人气旺盛的网站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主编。
毛竹出生于大巴山区一个倾斜的竹篱笆内,随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父亲在青藏高原“支边”二十多年。爸爸一次一次又一次卷入政治运动的漩涡,毛竹也跟着见风雨见雷电。
  毛竹文功扎实,悟事悟人,达到颇令人惊叹的地步。加上家族经历与毛竹经历,有人甚至评价,毛竹本人就好似移动的大巴山近代历史、移动的青藏近代历史、移动的石油近代史。难道这一切,都是由于风雨雷电中的毛家人的执拗的性格使然?是的,由于毛竹家族与毛竹本人参与了近代历史上诸多大事件,这使得“当事人”而非“旁观者”的毛竹写出的作品有独特魅力,令人神往。
  毛竹第一部以深圳原野股停牌下市为背景写的长篇小说《透明的性感》(少女圣经)就被中国三大名编顾志城(《第二次握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编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主编)、张守仁(十月出版社)、汪兆骞(人民文学出版社)抢出;中国第一编崔道怡和著名诗人雷抒雁是该书草稿的第一与第二阅读者。崔道怡高度肯定。雷抒雁说:“写得太好了!真没有想到小小毛竹,天文、地理、股市、管理、心理等等无所不通!只是小说结构上需要调理一下!”看到该书《狼图腾》责编安波舜亲自来京向毛竹约稿。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有一天在电视中说:“东方竹子是额最青睐的女作家!”中国社会出版社社长刘国林终审评价毛竹的另一本探秘青藏文化的书《透明的女性》:托女性之表,议文化之实,内涵成色久远博深,总体不失为一部难得的好作品。《血色黄昏》运作人岳建一在市场上看到毛竹的书《透明的女性》,马上给责编张承打电话:“祝贺你们终于出了一本重量级的好书!《我认为要了解青藏的历史,东方竹子的这本书必读!”几年后,《藏獒》作者杨志军把毛竹推荐给岳建一。没想到岳建一说:从看到毛竹书那一刻起,我就想结识毛竹!作家莫言评价毛竹的书《透明的娩儿》:乡土味重!写得好!
毛竹的小作品散见《新华文摘》《读者》《读者文摘》《散文选刊》《小说选刊》《散文》《散文百家》《人民文学》《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出版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等报刊。毛竹出书多本。毛竹独著书有《迷失在西部》、《透明的性感》、《透明的女性》、《透明的激情》《生命的隐衷》《鸽子雨》《毛竹作品集》。毛竹合著书有《面对大地的震颤》《帝王乾坤》《国人读本》《古文诗词哲理精华类编》等书。
  毛竹的“透明系列丛书”连续多年进入各种排行榜,在网上持续受到关注。毛竹纪实小说及东方竹子纪实作品更是多次进入中国纪实小说作家与中国纪实文学作品排行榜前十。
  毛竹是中国获奖种类最多的女作家。毛竹是中国音乐界最高奖“星海杯”大奖获奖者(作曲)。毛竹曾几十次荣获中国各类文学大奖,比如中国精短散文一等奖等。《帝王乾坤》《国人读本》《古文诗词哲理精华类编》等书,在市场销售。三本书获得中国社科类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面对大地的震颤》首印8万本,《人民日报》等近百家媒体争相报道。获青海省委宣传部优秀图书奖。《紫丁香,白丁香》获青海宣传部优秀作品一等奖。《巴山夜雨》《三十岁的女人》《沿河出走》等多次获得中国散文一等奖,《图腾》《返童》获全国精短散文一等奖。《驼峰之谜》获音乐界“星海杯”优秀作品奖。《冲浪》获四省区“春笋杯”优秀作品奖。《迷失在西部》获“舒奇杯”二等奖,“中国石油第二届文化大赛”二等奖。等等。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接受新媒体挑战,毛竹近年写了大批网文,这是作家适应新媒体的全新尝试。比如《从中国石油购房门开谈》《中国石油团购门深水中的秘密》《埋在汉陶中幽灵般的贾平凹》《与狼图腾一本运作人安波舜难忘的相约》《藏獒一书作者杨志军像一个神奇的听筒》《整夜跑场的大作曲家徐沛东》《记忆中的西北王刘澜涛》等,进京十年毛竹写作网文数量居然高达六千多篇。在电脑网媒中,在手机网媒中,大巴山野美女作家毛竹影响日渐深远。一跃成为互动百科、作家在线等诸多网站的女作家形象大使及头条重点推荐的女作家。
  毛竹以石油工作、生活为背景创作的歌曲《走进西部》《走进荒漠》《驼峰之谜》《孤独留守》《蓝色的微笑》等,由《牵手》《心术》导演杨阳拍摄。徐沛东谷建芬王付林担当顾问。在网上《驼峰之谜》一月点击量就高达36万。超过当红专业歌曲点击率。《走进西部》为中石油西部管道建设与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留下重重一笔。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