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邮箱:1050151929@qq.com
电话:15811463692
 相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竹子旋风>>竹子点评                       

评曾纪纲的画
发表时间:2007/10/8 21:37:00     文章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2353
 
 
感觉的形状
───曾纪纲作品赏析
(曾经纲简介:中国石油著名画家,中国石油报美编。)
毛竹

2009-06-15 | 感觉的形状 全新的意境——曾纪纲作品赏析

标签: 评论

感觉的形状 全新的意境

——曾纪纲作品赏析

□东方竹子

画家曾纪纲的每一幅画都给我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视觉效果之鲜明常常让我惊叹:这些画可否出于一人之手?画中似乎很难让人把握一种整体的风格,但这恰恰就是他独特的风格。只有激情之作,才能少有既定的文化气息而充满个性活力,只有抓住了瞬间的真实,才能再现感觉的形状,展示一幅幅全新的意境。

一幅《中国火神》,全新的理念提升了主题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呈铁三角似的人物组合坚如磐石,被冲天烈焰熏黑了的太阳没了光彩,火场环境的恶劣与凶险尽在画中。人物用山水笔法反复皴擦以增强其厚重感,浓烟背景运用抽象多变的水墨肌理以及控制得当的边缘韵味,使看似简单的画面让人耳目一新。

一幅《凉山雨》,人物用笔用线流畅,如涓涓溪水,细雨霏微中隐动一种微粉微红的青春美。而这美敛聚出的凉山女子朦胧之中更显楚楚动人,那如梦如幻的春情,让人感到有如清凉的雨丝儿从那遥远的地方缕缕飘来。画中背景则采用花鸟画的大写意,潇洒飘逸的浓墨效果更渲染了那种意境的迷蒙。

一幅《暖风》,取现代意识的平面构成艺术,画面显得既分割又统一,人物身上的一种原始而又古朴的幼拙却是定格于背景那一种现代的时差感中。

一幅《踏雪寻梅图》,用小写意的笔调,景与人物合理的穿插,充分用“点”体现一个“寻”字,并用“点”来显出梅的生动、清秀劲儿。远观近看,“点”“点”突破迷离,“点”“点”道出主题。“点”于有限之中唤起人无限的思绪和情感。真可谓“点”韵呼应,“点”“点”生动,雪梅融合,景情交融。

一幅《板桥观竹图》,画面清新秀泽,用笔流畅飘逸。画中板桥与其说是在观竹,不如说是在想竹、思竹。只见奇石边隐动的那片竹林,只几株竹叶分明,背景是雾蒙蒙一片写意,看不到风却感觉风在竹林中隐动,看不到鸟却感到鸟在竹林中纷飞,带出一种“山雨欲来”的蕴味。竹的动势如板桥的思绪,板桥的神韵如竹的神韵。板桥与竹浑然一体,带出一种博大的苍凉,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和谐。

在《一路春风一路歌》中,画家并没有刻意去渲染农家女子的面部和服饰,而是选用了一种棕红渐变透明的暖性色调去突出三位女子赶路时的飘动感。风飘衣飘人飘,风动衣动人动。尤如毕加索惯用的蒙太奇:那身子欲飞未飞,那面孔欲动未动,细看时不同的方向隐现不同的脸,如千面观音,变换莫测。在隐隐变幻中让人感到有春风徐徐吹来,有歌声阵阵飘来。背景的一片芭蕉如同忠实的观众,静静地观赏这美妙世界中动感女子身上散发出的动感美。

《远方的云》中那位藏族少女出奇的秀丽、出奇的妩媚、出奇的丰润,使人想起“娇艳欲滴”这样的词。而那少女身上的红与少女唇上的红交相辉映,凸现在世界屋脊生命极地青藏高原严酷自然环境下生命绽放出的短瞬美丽。似乎是在肆掠成性的严酷大自然中,炫耀生命的壮观与生命的奇迹。而那短瞬的美丽如此丰满地绽放,由不得不让人珍惜、怜惜、痛惜,由不得我们不为我们生命本身惊叹。

每一幅画的意境都是独特的,《中国火神》中的浓烟在《凉山雨》中收得干干净净,《凉山雨》中的迷离在《暖风》中又荡然无存,《踏雪寻梅图》中的“点动”在《板桥观竹图》中却无处寻觅,而《一路春风一路歌》中所散发出的热情的动感美却被《远方的云》化为冷艳的静态之美……这种“风格”的“转瞬即逝”,决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情绪化使然。对的!可以猜出画家情绪悲壮激昂时便有了《中国火神》、春风荡漾时便有了《凉山雨》、回忆童年时就有了《初雪》、《戏猫图》、访古探幽时就有了《观竹图》、《吟诗图》……但这幅画中的此“人”已非那幅的彼“人”,全新的彼“人”!决不是孙悟空变成土庙时后面还留了一个尾巴矗立在那里。这种风格的变化,是一种彻彻底底的变,似乎是一种痛苦的毫不留情的割舍,似乎是一种大起大落的情绪躁动,似乎是作者的“本我”在不断地完成一次一次“质的突破”。似乎作者在每一幅作品中自己的思想理智全然退去,只是以一种艺术家的气质完全放松地感觉大自然,恍惚生命已融于大自然,似乎已忘我无我而化入对象,只是灵感的一块干净的画布。而灵感的偏爱亦使画家进入一种创作的佳境,不仅使得每一幅画里都闪现出一个独特的自己,而且每一幅画中都显现出一个独特的“客观世界”,这一幅与那一幅的意境是如此不同,真可谓“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这些画让人感到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与活生生的客观世界在激情中完成了一次一次“灵魂”的沟通。曾纪纲的作品就是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创造。

沉入于文化迷失于文化,容易使画家形成一种固定的风格,而在乎自己的激情,就可能创造出突破这种固定风格的画,而创作的价值往往不是重复文化的作品的价值所能比拟的. (东方竹子/著名作家
(此稿发表在《经济消息报》《成都晚报》《中国石油报》并做为曾纪纲画家画册的后记)

 
版权所有 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信息部备案号 京ICP备09037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