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兴安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文学》工作,十年后任副主编。北京市文联副研究员。兴安居然有一天兴血来潮辞了工作,现在又把自己合同回来--现在回望,游牧人的任性,在兴安的骨子里不是经常出现而是频繁出现。兴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创意合作部主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书画院艺委会委员。“意象世界 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作品国际大展蒙古族族策展人。北京作家协会理事、签约作家。
兴安虽然不是我们班的,但是俨然鲁十一的同学一般。在鲁院上学时,兴安就经常出没我班的同学聚会。毕业后,不论是我班谁来京,在坐的“东家”中多有兴安。
更有神奇,不论鲁十一相关的哪一宴,桌子上同学们都会谈起或是问起兴安,仿佛兴安真是我们的同班同学。这兴安到像一个鬼魂儿,幽灵儿,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神出鬼没,化身种种,幻影多多。
当然关于兴安的故事也多。鲁十一同学喜欢讲兴安的故事。一个是兴安身上发生的事儿风趣幽默新鲜,还有一个蒙族的人爱情观与朋友观与众不同,也引起同学的兴趣。
兴安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有事儿,经常是找鲁十一的同学们帮助处理。好像这鲁十一在兴安心里就是不一般。似乎不是作家群不一般,而是处理事情不一般。就连自己生活中的感情事儿,兴安都请西门去帮助处理。俨然好哥们。
听同学们说,兴安的父亲在北京给兴安留有一套房,兴安有时在家住,有时在外租房住。兴安经常全国跑,这段时间在这省住,那段时间在哪省住。可能兴安把北京与中国都当成大草原了。兴安是骨子里的蒙古族人,喜欢游牧,故而把牧场选在了北京或是中国。
兴安开始引起我们几位女同学注意的,不是其它,是他对酒的专注。
每当酒席意尽阑珊,我们看看瓶中剩酒,总是倡议"喝完这点白酒再走“。不论是什么白酒。兴安总是说:那当然!似乎是酒是不能浪费一点点儿的。怎么能不喝完喝干喝尽再走呢?甚至不仅是酒要喝干,那瓶子都似要带走慢慢吸干那酒气,方可解酒馋之万分之一。兴安似乎对于白酒有一种骨髓中的依恋。兴安似乎对于白酒有一种骨髓中的痴迷。
(
兴安参加研讨会与其它男作家不同的是,喜欢戴一个暗花头巾。兴安说:我不是一个画马的人,我是一个用笔墨养马的人。)
你看他,喝酒时,他不时拿过酒瓶看那商标,看那剩下的白酒,眼光是痴迷的,仿佛是他的魂他的灵,都已经融进那酒中了,不喝完那酒,他那已经吸进去的魂已经融进去的魄,就拔不出来了。他就魂不守舍了。所以,这白酒一定要喝得干干净净,方可以离宴。这是一定的!这是不容置疑的!如果酒瓶中还剩一点点酒,那要拿回去慢慢品味儿,慢慢享受呢。特别是,如果桌上一瓶茅台或青稞酒,那你能感到,兴安离酒那么近,仍是恍惚是多少年没见的“情人”,一股股相思情深。有时蓦然回首,只见兴安与那酿香醇酒沟通神交很缠绵陶醉,怎么觉得这酒见了兴安原来也是活的。酒好像真的喜欢兴安。酒好像也不掩饰对兴安的那种知遇感。于是那兴安骨髓里总透出酒一般醇香味道。
他那稳重扎实的酒功,及对酒的痴迷,绝不肯浪费一点的踏实,一定要喝干喝尽的朴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
而这喜酒的痴迷劲儿,似乎也是兴安看世界的劲儿。你看兴安的目光,看什么都痴迷,看什么都陶醉,看什么都沉溺,看什么都似走神,看什么都能看出些儿新意。这使得兴安写文章总能写出些新鲜话儿。以致于兴安写的文章,特别是写人的文章,总是很有味道。
兴安写女作家张洁和写张洁画展的文章,是我第一次注意他。我在网上翻看了许多篇,多是写皮毛,可是看到兴安写的,我的目光停驻了。许多的话写得贴切!让人终于从兴安笔下看清了张洁的本来面目。那是几年前,兴安只是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只是感觉兴安是一个有原创能力的评论家,感觉多少说多少,感悟几分说几分。就如他对世界的体悟总是很丰富。不似中国太多的评论家,玩得全是高深的理论,虽然文章好,但是可读性差。
兴安写葛水平的画展的文章,让我再一次感觉到兴安是一个保留了自己感觉的人。不似太多的评论家,说了那么多,可是多是“学院派”。其它的作家感觉是自己的感觉,却离自己的真实感受太远,或是感觉是自己的但捕捉不准。葛水平画展没办前,我与周习专程去山西长治葛水平家。看了葛水平的那些画,有些儿我喜欢,有些我不喜欢。我喜欢葛水平画那种幼拙的感觉,像农村小姑娘的打扮,怎么看着怎么喜欢。那种真纯,那种天真,那种质朴,那种灵气,那种空灵,那种聪颖。比如那张画,大意是“要想自己舒服,先把别人弄舒服”。葛水平画了两个人卧在那里舒服。而现实中葛水平也是这样做的,三个大沙发,我们一个躺一个,葛水平不断给我们加被,要让我们昏昏欲睡,要让我们更加舒服。我想评论一下我不喜欢的那几张,比如,一个美女的头上现兽影那张。可是我克制了我自己。葛水平显然是想表达复杂的思想与深刻的内涵。我不知道怎么表述这种看法表达出来。因为这个山水画是写意的,不论画的是山水还是美人是老人还是娃娃胜出还是朦胧美。融进思想无可厚美,但是山水画是挂的,思想太厚重意境太复杂,挂在那里有些沉重,让人的情绪变得沉重。作品我们喜欢思想深刻,氛量超重。可是山水画挂在那里太沉重的让人感觉会掉下来。山水画挂在那里寓意太复杂了会让人不舒服。在人们心里,期待山水画只要美不要思想更不要深刻更不要沉重。因为生活本来就够累的了,谁愿意回到家看山水画,看到的不简单,不是辽阔,不是朦胧,不是飘逸,而一幅表达气场复杂到怪异的山水呢?看山水,人们喜欢简单,越简单,飞白越多,意境越深远,越让人心情辽阔,思绪纷纷,幻想飞飞,畅想无限,大雾迷离,这样才诗意盎然。还有一个这些深邃思想或是深邃哲理怎么寄情山水,使其掩盖在美的朦胧面纱下,是不是有很多的专业上的说法?
于是,我写葛水平画展时,我来一个偷换概念,我只字没有评价葛水平的画。我只是写葛水平这个人,然后通报葛水平将办画展,且通报“轰动!葛水平摇身变色鬼”。这色鬼是葛水平的画名。我说的“轰动”是指葛水平变成了色鬼,不是指葛水平的画展。我巧妙地回避了评价葛水平的画。
可是我看到兴安写的文章时,我感觉到惊喜。兴安评葛水平的画:古人讲,画画要笔到意到,而葛水平的有些笔触,甚至可以形容为,笔不到而意已到的状态。或许她的技术还没有达到非常的火候,但是她的意似乎已经抢先一步,产生了非常神奇的效果。这种妙处,需要画家与欣赏者达到心有灵犀的默契,才能真正体会,而有的时候,笔墨的妙处连作为主体的画家都可能意想不到。这就是中国水墨艺术的神秘之处。 我感觉惊喜的是:这正是我想表达的某种意思。这也是我看葛水平画的某种感受。兴安说了大实话,也就是指出葛水平画得从技法上来说实在不敢恭维,但是意境却非常好。而一个技法没有达到的女作家却画出了意境,这多么神奇。你说兴安在批评葛水平,其实他又双倍地抬高了葛水平的画。这实在是在说实话。这实在是说一种高明的实话。这一回,让我再一次对兴安刮目相看。
记得几年前,周习、孙吉民、兴安、西门、毛竹我们四人在鲁十一附近开宴。东家是周习。兴安说自己刚从青海西宁回来,见到青海老作家王文泸,在网上搜到我写王文泸的文章,感觉很是不错。
我当时有点儿吃惊,因为我从来没有专门写过王文泸,只是在写其它作家与青海作家事中提到过王文泸,且我知道仅是一段。王文泸原是青海日报副刊主任,后青海日报副社长。在青海日报上曾组织了对毛竹风花雪夜小散文系列批判文章。而我转向大纪实,就与王文泸对我的批评教导关注有关。这一段就能把一个人写得好了?我根本就没有展开写王文泸呢,就写得好了?我用怀疑的目光细看说话的兴安。兴安的眼睛盯着桌面,那眼睛中有一种走神,就如看酒。似乎他在回想我的的文章,且骨子里对那”那文章有些儿痴迷,一如兴安想酒的痴迷样子。兴安不像撒谎。兴安是感觉多少说多少,它在拿捏那个分寸。兴安也没有必要恭维我。兴安的评论像发自内心!兴安的评价像发自真心。兴安的身子始终趴在桌子上,像个蒙古包似的。兴安说话完这几句话,有关毛竹的话,陷入思考, 特别是参加宴席,兴安喜欢趴在桌子,像个蒙古包似的。兴安说话不多,总在思考,认真聆听,似乎是蒙古包中的酥油灯总是亮着,似乎牛粪的火始终亮着,铜壶中的奶茶始终煮着,烤全羊宴正进行着,成吉思汗始终在他的蒙古包中盯着他。更甚,兴安聆听的不仅仅是桌上人说出的语言,更有那没有说出的语言,甚至桌子上一条一条生命潜在的语言。兴安在聆听生命,生命中的变化,生命中的回想,生命中的交响。有时候,你看兴安的表情,他分明是听到了某个生命深处的什么美妙的音乐或是奇特的旋律,兴安陶醉其中,脸上梦一般现出世外般的微笑,沐着冥冥中的射下来某几缕光。兴安甚至在想像每一个生命中的不同景像。兴安在调动他的第六感。那仿佛兴安与神灵沟通后的瞬间。那是他草原人的特异功能。他在默默无言地向一桌子人宣布,他这个蒙古人注意到了生在遥远大巴山的毛竹,喜欢上了胎盘埋在北蜀道的毛竹的文字。看好这位:生于比李白写下“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南蜀道还险的北蜀道上的毛竹的写作前景。兴安似乎很有号召力:请你们也开始对她的写作悄悄关注吧!因为我听到了神示!
难道我写王文泸,只写了一段,就让兴安觉得我毛竹不一般了?毛竹的文字就让兴安爱不释手了?就如我看兴安写葛水平,只需其中几句:笔不到而意已到!就让我觉得兴安的文笔不一般了?
写到这里,我笑了。其实我对别人怎么评价我的文字并不在意。如果没有定力,我不可能看破一切,只写我想写的文章。这么多年我行我素写着玩儿,只为我的心灵,不为其它。我甚至觉得我写的文章只要我在意的人看到就可以了。别人写文急着推广,我却谢绝推广与转载。我享受写着玩的过程。就如我喜欢打坐练功一般。我的是另一种形式的瑜伽。
其实刚开始我由出大书改写这些”鸟屎豆腐块儿“,只是我进京后面对滚滚红尘深邃大裂谷身不由己地自我救赎的行为。我写着玩儿,妄想“从‘自闭症’中解脱出来,我妄图自治我身在都市的“孤独症”。我试着关注别人。在我人生恐怖时期,我害怕,我期待蚂蚁抱团,我幻想粘更多的蚂蚁,壮大我的行色,哪怕一起摔下去。妄想让更多的蚂蚁来面对我对大城市的不适应。那是我本能自救行为相对应的一堆一堆又一堆文学。那是把一个深山灵鸟放入大城市东撞西碰自我调整自我条街生产出来的“鸟粪豆腐块”。现在我仍在其惯性中不能停下来。我没有想到,这些“鸟粪豆腐块居然同样得到越来越多中国顶尖文人的关注,更没想到居然能得到我在乎人的喜欢。我的东方竹子国际互联网建站初衷只是我的一个写稿网,却无意中成为中国文坛人气旺旺网站,谁说与此无关?
兴安,这个鲁十一高研班“别人的朋友”,原本只是一个与毛竹“八杆子打不着”的人物,也开始注意毛竹写着玩儿的“鸟粪豆腐块儿“别样文章了?
不论任何时段,我在意朋友说出的每一句真诚话。就如我在意朋友们给出的每一缕真情一般。
兴安是蒙古族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有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识别,自己的灵感。自己的,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兴安的原创能力,在中国众多的评论家中真的不一般。他很谨慎,像蒙古包边圈中钻出的一匹马,这马由于不熟悉大城市,不自觉地四腿降低,全身毛孔打开,全身汗毛直立,战战兢兢地爬入大城市,感悟这个世界最大都市里的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中国作家---引起他注意或是他喜欢的中国作家。在中国文坛,兴安小心翼翼地感觉几分说几分,感受多少说多少,抚摸内心,觅寻真感,还真的留下些珍贵的独独属于他的句子。这只草原马从帐篷爬向世界最大的中国城市,匍匐着身子,战战兢兢,身后总仿佛有成吉思汗默默地注释着他,围绕他身前身后的还有一个影子,那是另一只草原马,那是他的爸爸。那个比他更早爬进北京的草原马。无独有偶,兴安也喜欢画马,且画的马很有特色,马是“兴安画”的“镇物”。那些来自草原的匹匹“宝马”在兴安的笔下像一些静物,但是却让人感觉到马骷髅中深藏的风雨雷电声,一种控制不住的动感。那些来自草原的就匹匹“宝马”在兴安的笔下形态各异,似乎远离尘世之外,似乎在展示一种野地的绝美灵物,但是却让人感觉到马骨髓中凝集着不得不流落城市的游子对草原的痴情神往。那些流线型的马似乎是激情的镇物。那些马又仿佛是镇物中的激情。那些不同姿式的马,似乎是兴安文房中的镇笔。又仿佛是兴安画屋的镇宝。仿佛是兴安灵魂中的镇物,又仿佛是兴安激情的源泉。那一种种运动被静止的感觉。那是一种激情被凝固的感觉。那是在以静止表现运动。那是试图以凝固表达奔驰。不信你细听兴安画的马,不信你心悟兴安画的马,你真的恍惚可听到成吉思汗的铁马冰路蹄声,不仅想席卷亚洲,更想席卷地球。只是,这声音必须压抑在镇笔中,不能显山不能露水,危险是无处不在的,必须谨慎如履薄冰。只有面对酒时,这个蒙古人的老朋友时,兴安才可能彻底放松,神情中偶尔射出现草原人的骄傲和自得,潇洒与粗犷,自负与自大,野心与野情,狂放与狂野。征服文坛的痴情与痴性。这个人的两个面对比强烈,交替出现,怎么这么独特?
(
兴安喜欢画马。而兴安与他的父亲就如两匹闯入大都市的马?这马在大都市不习惯,这马在滚滚红尘中很迷惘,只好降低四肢战战兢兢地感觉大都市的人与物,战战兢兢地走来走去。只有面对酒,只有深情地望着酒,草原人的自信与自傲,骄傲与不羁才隐现出来?
)
兴安从表达在意我写王文泸的文章,已经过去了多少年,我为什么从来没有真正在意过,只有这次见范稳,老师同学再次提起兴安,我这个无心无肺的人才想起来应当为兴安写下些什么,
几天前,我班作家范稳来京参会。西门与可非都说可惜了,范稳通知太晚,没有把兴安兄叫上。我笑,心想,鲁十一同学对兴安这种贴心贴肺的”情切“感觉,可是在整个中国文坛找不到第二个。当然大家都知道,每一次放心请兴安兄来,还在于兴安绝不为虚伪地说不好意思自己来时两手空空,还在于兴安兄从来不会抢着买单--你们谁买单谁抢着买单跟兴安没有关系,兴安只负责坐镇。兴安只负责不给请客或找陪客的朋友添乱。且兴安兄坐下来吃的那么坦然,喝得那么像主人翁,菜不是自己的,但一定尽量多吃,陪着客人吃好,不要浪费;酒不是自己的,但是一定要喝完,陪着客人喝尽兴,喝不完一定要拿走。朋友请自己陪客人,一定要有定力,沉着到做最后都不想走的那一个,让客人忘不了东家的盛情。菜不好吃就罢了,如果好吃,让打包带走可以考虑,回去喝酒不用再炒菜了,当然可以考虑,干嘛要浪费呢。酒如果有剩,一定要带回去。这个酒是物,这个物就要物有所值。“物”遇到兴安,也感觉幸运,是遇到了“知己”,不是遇到那些好脸、好面子、好虚名、好虚荣,怕被人说道、怕被看不起、怕降低身份的酸作家。兴安面对酒那超好的心理素质,那种骨子里绽放出的潇洒自如稳重持重庄重厚重。演变成对朋友们的有吨位的依赖和信任,让大家多放松,让大家多惬意,让大家多喜欢。于是乎,下次还想请兴安兄来。于是乎,大家都感觉这个陪客兴安够哥们!
而兴安让鲁十一同字们放松交往,当然也与兴安对酒的态度有关。喜欢就是喜欢,一点也不浪费。一定要喝到最后瓶干瓶尽,一点也不虚伪。兴安对酒不虚伪,鲁十一同学对兴安也不虚伪。兴安与酒处得轻松,鲁十一同学们与兴安处得也轻松。
可不是?同学们只要与兴安共餐一次,看到兴安对酒的态度,马上对这个朋友放松了下来,找到一种挚友哥们的随和。
在兴安面前,同学们仿佛正在寻找那个丢失的自己?
在兴安面前,鲁十一同学们仿佛正在觅寻那个本来的自己?
兴安以对酒的痴情,让鲁十一同学们越来越把他当同班同字。
(竹子申明:草稿正起,互动写作,欢迎参与,谢绝推广与转载,转载必究!!!)
兴安简介:興安,文學藝術評論家、水墨畫家。1962年出生。蒙古族。14歲從呼倫貝爾到北京。1985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2008年畢業於魯迅文學院高級評論家班。曾任「北京文學」雜誌副主編,北京市文聯副研究員。現為中國作家協會 作家出版社創意合作部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書畫院藝委會委員、「意象世界·多彩中國」民族微型藝術作品國際大展蒙古族策展人、北京作家協會理事、簽約作家。著有散文隨筆集「伴酒一生」、評論集「我的文學備忘錄」及散文、評論近百萬字。主編有「中國當代鄉土小說大系」(6卷)「九十年代中國小說佳作系列」(10卷)「女性的狂歡:中國當代女性主義小說選」(2卷)「蔚藍色天空下的黃金」(小說卷)「知識女人文叢」(8卷)等幾十部。少年時期開始學習畫畫,多次參加省級和北京市的少年美術作品展,18歲後擱筆,主要進行文學創作和文學藝術評論工作,近年又重拾畫筆,開始水墨繪畫創作,作品被《光明日報》《文藝報》《文化藝術報》《民族文學》《作家文摘》《時代文學》《浙江作家》、騰訊視頻、作家網等多家媒體介紹推薦,並分別被法國文學之家、巴黎藝術中心、古巴哈瓦那大學藝術學院以及比利時、英國等國內外藏家收藏。曾參加首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週書法展(湖南望城)、「圈外」8位作家詩人書畫展(北京宋莊)、百名中國著名作家書畫展暨《中篇小說選刊》35週年展(福建福州)、夢筆生花:當代語境下的文人藝術(北京今日美術館)、「意象世界 · 多彩中國:民族微型藝術國際大展」(內蒙古呼和浩特)、首屆中國多民族作家書畫展暨「意新語俊」首屆中國作家手札展(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首屆中國作家書畫作品展(北京中華世紀壇)。